買樓是人生大事,但估價常成為買賣雙方最大的難題:價高了怕按揭批不到,價低了又怕賣家不接受。傳統估價依賴近期成交作參考,更新慢,難以及時反映市場波動或單位特色。
如今,中原地產推出業界首個最全面的AI樓價估算系統「中原估算價」,憑藉龐大數據與智能演算法,即時提供全港13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估值,為買賣雙方提供更貼市、更透明、更具前瞻性的價格參考,也為樓市流動性帶來新動力。
傳統估價雖然有參考價值,但反應滯後。當樓市下跌時,估價或未及時調整,買家容易買貴樓;反之市況回升時,估價追不上升勢,按揭批核不足,令買家錯失入市機會。此外,傳統估價或未能即時反映市場波動,例如大量新放盤或近期減價潮,容易令買賣雙方判斷失準,影響議價與成交速度,拖慢樓市流轉。
每周更新數據 估值更貼市
中原地產多年累積的框架性數據,可多方面呈現單位特色,再結合歷史成交紀錄及中原自家盤源系統的最新動態數據,輸入AI模型訓練,生成「中原估算價」。
系統每周自動更新,市民只需輸入單位資料,即可獲得實時估算價。過去30年,中原累積的市場成交紀錄超過200萬宗,經AI計算,產生約20億個估算價,並在中原網頁免費提供,130萬個私樓估算價每周五更新。
「中原估算價」已經過反覆測試,每周會將估算價與土地註冊處成交價作比對,全港私人住宅二手成交中,約70%落在估算範圍之內;大型屋苑更超過90%,顯示AI模型估值貼市且可靠。
以鰂魚涌太古城建安閣高層B室單位作例子,7月18日中原估算價為945萬元,單位最後以953.8萬成交(註冊日期為7月30日),可見估算價的準繩度高達99.08%。
筆者認為,「中原估算價」彌補了傳統估價的不足,對買家而言,可令出價更有依據;對業主而言,則能調整叫價更貼市,減少「離地」情況;對地產代理而言,更是一把「AI估價尺」,讓雙方容易達成共識,提升成交率,加快開單速度。
隨着估價系統變得更客觀、準確和透明,市場資訊日益清晰,買賣雙方能作出更理性判斷,議價效率提升,亦有助整體樓市健康發展。
(作者為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