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共創共享/全球經濟體系經歷三大重構\戈 峻

時間:2025-07-25 05:02:12來源:大公报

  圖: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額增加約三千億美元。

  2025年已過一半,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筆者會認為是「restructure(重構)」,包括了國際貿易的重構、能源體系的重構,以及供應鏈的重構。而面對這一次實打實的全球新經濟體系的持續重構,企業對於自身未來發展更需要做正確的判斷,檢視舊賽道,開拓新賽道,因為選賽道這回事,不是選擇題,是生死題。

  回顧今年上半年,相信大家感受最深的是全球經濟體系重構,首當其衝的就是國際貿易體系正經歷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異常激烈的震盪。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最新一份《全球貿易最新動態》報告顯示,全球貿易在今年一季度增長約1.5%,二季度預計將增長2%,延續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的溫和回升趨勢。

  雖然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額增加約3000億美元,但受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全球貿易將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不確定性增大。由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合設的國際貿易中心追蹤數據更顯示,自2024年初以來,全球新增超過150項限制性貿易措施。在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和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等因素疊加下,全球貿易環境壓力顯著加大。

  但在今次全球貿易體系震盪中,數字貿易成為新焦點。過去三年,全球數字貿易出口額的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像跨境電商,雲端存儲、AI大模型等等的表現出眾,在這一波重構之下,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字貿易將成為企業家的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個重構是全球能源體系正建立新的平衡。中俄能源合作發生從資源買賣到產業共建的質變;4月份中國和阿聯酋簽下歷史上超大規模的液化天然氣協議,價值7000億元人民幣,是一份長達十五年的大訂單。從企業和應用層面,5月份港交所上市的寧德時代,已陸續把工廠建到印尼、德國、匈牙利、西班牙,技術輸出加上本地化生產,相當於在全球重新定義新能源應用的版圖。這對於業務一直高度依賴傳統能源的企業而言,實在需要好好審視這個重構,因勢利導去及早布局未來。

  全球供應鏈是上半年第三大重構,傳統供應鏈正在進行一場大遷移,例如原本由中國主導的北美汽車零部件市場,正在被墨西哥的所謂近岸生產模式取代;印度逐漸成為了歐洲和北美醫藥供應鏈重構的核心替代國,可以預見,巴西、墨西哥、印度、東南亞這些新興國家,將成為新的全球供應鏈樞紐。

  可以說,我們正經歷一個百年不遇的巨變時代,這些關乎全球的重構,企業需要去調研、理解和及早布局,甚至有需要重選賽道,尤其是市場更新迭代日益加快,選賽道已不是企業家的選擇題,而是生死題。

  看得遠 想得透 懂得借

  要避免不踩坑,首先是不要在舊賽道上熬,要去新裂縫裏找。現在的商業環境,車道隨時在變,一個群體、一個政策,甚至是一個生活習慣的改變已帶來新需求,例如老齡化的加速,令銀髮經濟的細分市場產生龐大機遇,給老人設計智能手機培訓課、適老化家居改造等等。企業家需要有望遠鏡思維,每周留半天時間跳出日常,看看政策文件,聽聽年輕人聊什麼,想想技術突破在哪裏,別怕想得遠,就怕看得近。

  其次是別被偽風口眯了眼,真正的好賽道有兩個硬道理,一是是能夠解決真實問題,二是能讓錢轉起來。看到一時的紅火,要先問清楚自已,用戶真需要?錢怎麼能持續賺?我能比別人強嗎?想清楚再下場。

  第三點就是不要勉強單打獨鬥,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要學會懂得借勢,例如借助平台換賽道。現在商業窗口期那麼短,晚一步可能就擠不進去,因此更要懂得高效換賽道,利用平台借勢、借人、借資源,讓平台幫你降低試錯的成本,加快換賽道的速度。

  事實上,選賽道無疑很難,因為永遠有不確定性,選錯的代價不是重來而是出局,但其實也不難,因為本質就是三點:看得遠,想得透,懂得借。

  (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