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樓市新態/市場資金充裕 港樓市無虞\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時間:2022-11-09 04:24:38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資金多、供應少、借貸少及財富效應深厚的市場結構因素沒有改變。

  國際大局上,現在是「東升西降」的態勢,中國的崛起亦引來了西方的打壓,經濟成為了一個戰場,市場機制也走向失效。一如既往,當美國經濟欠佳的時候,就會在金融市場上「剪羊毛」,透過縮表和加息令到國際經濟動盪從而取利。中國長期堅持進行「利他」的外交政策,在外交上獲得很多盟友支持,再加上中國的軍事技術及高科技發展迅猛,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香港樓市受外圍因素左右,是否市場機制以後就不存在了?筆者認為不是,市場機制只是被悲情情緒所壓抑,當這些因素逐一減弱時,市場機制就會發揮出來。很多人認為「市場已死」甚至走向崩潰,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

  筆者多年前推出的「龍市理論」是否不再成立?當然不是,因為市場結構因素(即資金多、供應少、借貸少及財富效應深厚)都沒有改變,在今日甚至未來,這些因素同樣會與市場互動。這也是筆者想在專欄分享的內容。

  香港匯聚全球資金,因此在面對本輪加息浪潮時,息口都保持到相對較低的水平,而香港實際通脹都保持在2%以下的低位。但是市場竟出現按揭借貸息口低於定期存款息率的情況,這種特殊情況令到「萬劍歸宗」,將市場大小資金都透過定期流入銀行體系。自今年3月至9月期間,單是計算增加的定期都有逾1.5萬億港元。如此一來,市場購買力就被抽乾。

  定存總額高於未償房貸

  事實上,我們的財富沒有被蒸發,香港資金仍然沒有減少。香港定期的總額是6.9萬億港元,這比香港房地產未償還貸款的金額更加高,即是說加息受惠群體可能比受損群體更多。

  無疑,中美博弈下好消息和壞消息都會排隊出場。市場仍然有動盪,但始終會有階段性戰果,一旦市場企穩,這些因素會重新產生作用。「龍市理論」是描述2008年之後的新常態,經濟理論當然敵不過國際上的博弈、外圍因素及時代悲情,但相信在市場回復之後,樓價會很快歸位。除非到了那天,龍市結構已有質的改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