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大學之道/中國經濟復甦中的挑戰\智本社社長 清 和

時間:2022-10-29 04:24:40來源:大公报

  圖:分析指,消費對三季度內地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最大,主因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的規模大,而非增速高、需求熱。\新華社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三季度錄得30.76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較二季度上升3.5個百分點。經濟增速超出市場預期,與基建投資,以及基建、出口相關的上中游製造業拉動有關,同時也受到基數效應及價格效應等因素的擾動。

  消費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最大,主要原因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的規模大,而非增速高、需求熱。今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305萬億元,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3.3%,二季度下降4.6%,三季度增長3.5%。數據整體增速低、季度波動大,其中受疫情影響較大。三季度隨着疫情好轉,消費逐漸回升,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超預期增長5.4%。

  消費復甦前景仍不明確

  不過,8月份的超預期增長存在低基數效應和價格效應。去年8月份,受疫情衝擊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只有1.5%,餐飲收入下降5.8%。今年8月份,汽車和糧食、成品油等偏剛需的商品價格上漲抬高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大效應在餐飲市場上的影響頗為明顯,餐飲收入同比增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

  穿過低基數效應和價格效應的迷霧,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仍然低迷,9月份同比增速較8月份回落2.9個百分點至2.5%,其中餐飲收入下降1.7%,這也符合疫情管控之下需求不足的「常態」。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全國日均旅客發送量為3650.6萬人次,比2021年同期日均下降36.4%,比2019年同期日均下降58.1%。全國百度遷徙指數在長假期間均值為527.29,較2020年同期下降12.7%,較2021年同期下降23.8%。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與新冠感染率、社會管控面高度相關,在現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下,四季度數據還將維持較低水平。

  基建投資是穩增長主力

  投資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對低,但其增速較高,基建和中上游製造業投資是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7%,較二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在三大固定資產投資中,1-9月份房地產投資下滑8%,持續惡化;基建投資增長11.2%,不斷加碼;製造業投資增長10.1%,高位穩定。

  房地產市場整體延續低迷態勢,控制供給、刺激需求的政策組合推動市場在需求端緩慢築底。供給端、房企貸款和私人渠道融資季節性弱改善,流動性困境仍抑制投資。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月、8月、9月分別為1.1148萬億、1.1347萬億、1.275萬億,9月較8月增加1403億元,環比改善明顯,但低於季節性增速。需求端,在首套房利率下降、公積金貸款利率下降、各地樓市鬆綁等政策刺激下,加上「金九銀十」季節性影響,房地產銷售邊際上有所改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降幅較大縮窄,需求端出現緩慢築底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2.2%,降幅較前八個月縮窄0.8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6.3%,較前八個月縮窄1.6個百分點。

  基建和製造業投資高增長抵銷了房地產投資的深度下滑。反映在三季度經濟增加值上,受基建投資拉動的建築業同比增長7.8%;工業同比增長4.6%,拉動經濟增長1.4個百分點;而房地產業同比下降4.2%。其他方面,批發和零售業為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2.6%,住宿和餐飲業為2.8%,合計拉動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可見,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構成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項。

  9月份廣義、狹義基建投資當月同比分別為16.3%、10.5%,分別高於平均增速的5.2%、2.1%。政府今年啟動大規模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專項貸款投資基建,預計四季度基建投資依然維持高增長,以穩定經濟基本盤。

  增長較快的工業行業主要是受基建投資帶動的上游原材料開採業和加工工業,包括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受出口帶動的中游加工業,包括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中間品,以及汽車及其零部件等;受季節性影響的能源供應業,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三季度機電出口對中游製造業帶動頗為明顯。汽車出口火爆推動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25.4%、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13.1%。新能源材料和產品產量增長迅猛,如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增長83.2%,風力發電機組增長47.1%,光伏電池增長30.8%。不過,靠近終端的下游製造業增長較低。受出口影響大的服裝、紡織、鞋帽、皮革和塑料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速下降;受國內需求和疫情影響的食品、傢具、家電、運輸、製藥等加工工業維持低增長。

  歐美經濟衰退拖累出口

  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速較二季度下降2.4個百分點至10.1%。今年出口是波動較大的宏觀經濟指標,7月份超預期反彈至17.9%,8月份迅速回落到7.1%,9月份進一步下降到5.7%。

  從不同出口地來看,對美國、歐洲出口增速均較大幅下跌。8月份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下降14.8個百分點至-3.8%,9月份降幅擴大7.8個百分點至-11.6%,連續兩個月負增長;8月對歐盟出口下降12.1個百分點至11.1%,9月份降幅擴大5.5個百分點至5.6%,創下2021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從絕對值來看,9月份對美國出口額較8月份有所上升,對歐洲出口額較8月份下降明顯。不過,對東盟出口維持強勁態勢,9月份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速較8月份反彈4.4個百分點至29.5%。

  從產品類別來看,出口主要靠中游規模龐大的機電支撐,包括通用機械設備、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集成電路、汽車及其零部件等。9月份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速回升1.5個百分點至5.8%。其中,手機出口受品牌廠商出貨季利好,增速回升1.8個百分點至23.2%;汽車出口量達到35.8萬輛,是繼今年8月以來,單月出口量再次突破30萬輛;上游鋼鐵等原材料和下游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則普遍下降。

  出口增速回落主要受歐美經濟衰退的衝擊。9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49.8,跌到榮枯線之下,全球製造業開始收縮,同期韓國、越南、中國的出口增速均下降。

  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還將進一步回落,或成為經濟增長的拖累因素。美國10月份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錄得49.9,低於前值的52和預期的51,跌入榮枯線之下,成為該數據近二十八個月來的最低值,反映出美國製造業進入需求收縮階段。此外,英國、法國、德國的10月製造業PMI均低於前值。這意味着,四季度全球製造業的需求還將進一步走弱。

  雖然中國對東盟出口維持強勁,但也需要關注東盟對中國產業的替代性。以紡織業為例,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美國進口紡織服裝1021.4億美元,從中國進口佔比27.1%,同比減少3.3個百分點;從越南、印度、孟加拉和印尼進口,佔比分別增加1.7、0.8、1.7和1個百分點。

  全年GDP增速料達3.1%

  總結而言,三季度經濟增長源自於疫情有效控制、經濟活動恢復,主要依靠基建投資和中上游工業的拉動。排除低基數效應和價格效應的擾動,市場同樣暴露出一些問題,包括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振,社會零售低迷,下游工業和服務業復甦較慢,出口受全球經濟衰退和競爭性替代的威脅。

  今年中國經濟一波三折,一季度開門紅,4月因疫情跌入低谷,5、6月反彈,三季度結構性復甦。鑒於三季度GDP增速超預期反彈,2022年全年GDP增長預計達3.1%左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