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試管嬰兒技術 可成功「過濾」遺傳病

時間:2025-07-18 05:02:33來源:大公报

  圖: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路透社

  英國科學家使用最新的體外人工授精(IVF)技術,可成功「過濾」遺傳病,降低嬰兒從母親身上遺傳線粒體基因疾病的風險。目前已有8名健康嬰兒誕生,未出現遺傳疾病。這次的試管嬰兒技術是英國10年前修法後,首次有成功案例。雖然這些新技術為基因缺陷的婦女帶來了生育希望,但倫理爭議持續。

  【大公報訊】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發表文章稱,他們使用全球首創「線粒體捐贈治療」(MDT)的體外受精技術試驗,已成功在英國讓7名女性誕下8名健康的嬰兒,並有效降低了嬰兒從母親身上遺傳線粒體基因疾病的風險。

  這種MDT技術主要是使用來自健康女性捐贈者卵子與嬰兒父母的DNA結合,一起形成胚胎,從而「過濾」掉母親的線粒體基因疾病。因為體內含有三個人的DNA,這些嬰兒也被稱為「三親嬰兒」(three-parent babies)。

  線粒體基因疾病源自線粒體DNA變異,主要是母系遺傳,會導致從肌肉萎縮到心臟衰竭和腦部疾病等各類問題。每5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到線粒體疾病的影響。這些突破性成果已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有望為那些存在線粒體基因缺陷的女性,帶來誕下健康孩子的希望。

  0.1%的DNA來自捐贈者

  2015年,英國成為全球首個批准採用此種體外人工授精技術的國家。2017年,英國生育監管機構向紐卡斯爾大學的生育醫學中心頒發了第一張許可證,該中心的醫生率先採用了這項技術。外界一直關注該技術的具體成果。

  上述最新試驗在紐卡斯爾生育醫學中心進行,共有22名女性參與,最後7名女性誕下共4男4女,當中包括一對雙胞胎,目前年紀介於6個月到兩歲多。根據研究結果,在其中6名嬰兒身上,會導致疾病的變異線粒體DNA數量減少了95%到100%。另外2名嬰兒的變異線粒體DNA則減少77%到88%,低於致病範圍。研究人員表示,8名孩童目前都健康,儘管其中1人曾出現心律不整問題,後來也已成功治癒。還有另外一個個案正在懷孕。

  這項試驗原本計劃在5年間為125名女性進行治療,但因捐贈者來源有限和試管嬰兒的技術挑戰,進度比2017年的原定計劃慢上許多。紐卡斯爾大學團隊正努力提升線粒體轉移技術的效率,希望能使用冷凍的捐贈卵子進行治療。

  儘管因此技術誕生的嬰兒被部分人士稱為「三親嬰兒」,但研究人員反駁此稱謂,因為來自捐贈者的DNA僅佔新生兒總體基因約0.1%。領導這次試驗的紐卡斯爾大學教授特恩布爾表示,研究團隊一直拒絕「三親嬰兒」這種通俗稱呼,「因為這(線粒體基因)其實完全不重要。」捐贈卵子提供的線粒體只含有13個基因,遠少於細胞核內掌管人類特徵的兩萬個基因。

  全球僅有英澳兩國批准

  不過,這項修改DNA的技術仍充滿倫理爭議,目前除了英國和澳洲獲批外,包括美國在內等多國尚未被批准。有反對者表示,這項技術的本質就是人造胚胎,相當於「人為設計」新生兒,可能為基因篩選的「訂製嬰兒」鋪路。

  有專家對最新成果表示歡迎,但新技術引入了第三者的DNA,仍需進一步觀察。生物醫學專家貝吉指出,雖然這項技術能夠有效避免線粒體基因疾病,但若在試驗中DNA突變,也有可能衍生出很多不同疾病。

  因保護隱私需要,所有接受試驗的英國家庭未對外公開身份。其中一位女嬰的母親通過紐卡斯爾生育醫學中心表示,「線粒體捐贈治療」給了他們希望,心中充滿感激。研究團隊還表示,未來每年可望有20到30名嬰兒透過這種方式來到人世。這些嬰兒的健康狀況,預計未來數年持續被追蹤。

  (綜合報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