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財經萬象/中國露營經濟潛力巨大\星圖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付一夫

時間:2022-10-12 04:24:27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目前露營行業滲透率僅1%左右,露營經濟增長空間廣闊。

  最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人的出行半徑一再縮短,長途旅行似乎變得可望不可即,但這些變化也催生了一個新的行業風口,那就是露營經濟。根據攜程發布的數據,國慶期間露營旅遊訂單量按年增長超過10倍,人均露營花費在65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相較於中秋露營的人均花費增加約30%。

  相信不少人打開自己的朋友圈,都能看到好友們分享外出露營的一幕幕。不經意間,「露營經濟」儼然成為旅遊消費市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因如此,我們有必要搞懂露營經濟的來龍去脈。

  露營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約兩百年前殖民地時期和美國西進運動時期,當時的拓荒者以露營作為野外生存的方式,19世紀初期多以探險和科學考察的形式存在。到了19世紀中後期,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和城市化的提速,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變得愈來愈快,各方面壓力也開始不斷加大。1870年的《紐約時報》中報道:「因工作疲憊和家庭瑣事受累的成千上萬男女需要夏天離開一段時間,人們需要的是戶外空氣,需要的是環境、職業以及活動的改變。」

  在此背景下,搭帳篷露營逐漸演變成一種時尚的度假方式。20世紀初,愈來愈多的機構開始為露營愛好者提供專業的服務,同時一些露營組織也相繼問世。1908年,熱衷於自行車旅行、會親手製作帳篷的英國裁縫托馬斯.海勒姆.霍爾德(Thomas Hiram Holding)寫了一本《露營者手冊》,以此與世界分享他對戶外休閒的熱愛,這本手冊亦被人們視為現代露營的開端。

  3年後市場規模撲1.5萬億

  時至今日,歐美地區的露營產業已經步入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並衍生出精緻度假式露營、拖車露營、輕量化露營等區別於傳統露營的新模式。根據Outdoor Foundation的統計,2012年以來美國的露營參與率常年維持在14%左右,疫情之後該比例上升,預計2021年可達到18.6%,參與總人數超過5500萬人。

  在中國,戶外運動於上世紀90年代在北上廣等地開始萌芽,但早期的玩家僅限於小眾、專業的人群。

  直到2003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各類體育賽事的催化下,諸如路跑、冰雪、露營等戶外項目才真正走向大眾化。就露營而言,最近兩年表現出快速發展之勢,今年更是現象級竄紅。

  艾媒諮詢研報顯示,自去年5月以來,「露營」的熱度指數不斷攀升,並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後達到一個頂峰。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為747.5億元,按年增長62.5%,帶動市場規模為3812.3億元,按年增長率為58.5%,預計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會上升至2483.2億元,帶動市場規模達1440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露營愛好者愈來愈青睞於精緻露營,又稱為野奢露營(glamping),是由glamorous(迷人的)和camping(露營)組合而成的詞彙。不同於以戶外生存為主要特徵的野外露營,精緻露營更講究儀式感、氛圍感與個性化,人們更樂意使用更現代化的露營便利設施,採用更具奢侈度假風格的露營形式,除了傳統的帳篷、睡袋、防潮墊等裝備之外,通常還會配備露營燈、氛圍燈、茶具、爐具、咖啡機、音響、投影儀、桌遊等其他設施,充分體現了消費者對於露營活動品質的追求。

  疫情顛覆傳統出遊模式

  哪些因素成就了露營經濟的現象級崛起呢?首當其衝的,自然是疫情的催化。

  自新冠疫情以來,中國各地疫情的散發和反覆已成為常態化事件,這也不可避免地對人們的跨省出遊造成阻礙。尤其是今年3月以來,多個城市受新冠變種病毒影響,疫情大面積反彈,各地防控力度有所升級,跨省出遊再添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開始愈發傾向於路途更近、自由度更高的旅行方式,而露營就是不錯的選擇。

  相比於傳統的出行模式,露營具有至少三方面優勢,這些也是推動露營經濟火熱的直接原因:

  首先,疫情期間人們在出行時,往往更願意選擇場景限制較小的活動,而露營的場景更加多樣化,只要露營裝備齊全,無論是在近郊還是公園都可以進行,而對於那些沒有裝備的消費者來說,還可以選擇線上訂購既有的露營地服務,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參與;

  其次,相較於傳統的酒店住宿,露營地住宿對於出行碼、核酸檢測報告等方面的要求相對更為寬鬆,且價格更加便宜,擁有足夠的性價比;

  最後,露營在滿足人們出遊需求的同時,還可以保證充足的社交距離,在疫情反覆的背景下可以帶來更高的安全感。

  除了疫情的催化,居民消費升級亦是賦能露營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動力。對此,我們可以從國際經驗中尋找答案。通常來說,當人均GDP較低時,戶外活動一般表現為對於運動裝備和場地要求不高的項目,如郊遊登山、部分球類運動等等;當人均GDP增至8000美元以上時,對於運動裝備有一定要求的戶外項目開始興起,如1980年代的日本滑雪熱潮;而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後,更加多樣化的戶外運動便開始相繼湧現,如上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日本汽車露營的廣泛流行。

  就中國而言,2019年人均GDP正式突破1萬美元大關,而露營也在隨後開始興起。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正大行其道的精緻露營活動,恰恰是消費升級的有力佐證。具體而言,精緻露營已經脫離了傳統的登山、徒步等戶外活動,場景更為豐富,且兼具社交和娛樂屬性,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在戶外垂釣、野炊,或是觀看露天電影,都是不錯的休閒安排。在此過程中,人們對於裝備的品質和露營的體驗會愈發重視,而這種消費升級也正在成為支撐露營經濟繁榮發展的堅實力量。

  此外,Z世代(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成熟與國家政策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當前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已經是露營參與者中絕對的主力,他們對於社交媒體的依賴度較高,很容易從各類社交媒體平台上獲取露營方面的資訊或是分享;另一方面,近幾年有關部門圍繞着戶外運動接連出台了多項政策,從場地、裝備、服飾、服務等全方位支持產業的發展,而露營經濟也從中受益良多。

  行業滲透率1%遠低美日

  露營經濟的前景如何呢?可能在不少人眼中,露營只是在疫情之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旦未來疫情防控力度進一步放鬆,跨地區旅行所受限制減少,那麼露營經濟的景氣度便會掉頭向下,難以為繼。不過在筆者看來,行業中長期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究其原因,在疫情的催化下,人們的露營消費習慣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培育,有愈來愈多的人已然體驗到了露營這一消費新場景帶來的快樂,並且開始把精緻露營定義為「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當Z世代年輕人們日漸成熟之時,樂於追趕潮流、願意體驗新鮮事物並分享出來的他們,很容易在自己享受露營快樂的同時,帶動身邊的同齡人或親朋好友一同嘗試,而社交媒體的高效傳播同樣可以迅速推動露營在年輕群體中的滲透,協助露營消費習慣的養成。再加上近年來中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人們自駕露營愈來愈方便,這些都為後疫情時代露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根據市場機構估計,中國目前露營行業滲透率僅有1%左右,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滲透率都在10%至20%的區間內,橫向對比,中國的露營經濟還有十倍以上的增長空間,前景廣闊。

  不過話說回來,露營經濟對於人們來說,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通過露營,人們得以暫時離開喧囂的城市,放下包袱,寄情於山水自然。只需一塊地,人們就能在這上面追尋詩意,暢談人生,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炫出自己的個性和對生活的熱情,釋放出積壓已久的、嚮往自然和自由的情懷。反璞歸真,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讓身心得到治癒和慰藉,這或許便是露營的真諦所在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