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外貿增速明顯回落
8月份中國出口增速明顯回落,是內外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方面,8月以來內地疫情多點散發,天津、廣東、山東、江蘇等沿海省份均有零星疫情出現,四川等地的高溫、限電則使得部分出口產業鏈供應受阻。外因方面,來自歐美發達地區的外需回落也不可忽視。與中國出口結構相近的韓國,出口增速也明顯回落。8月份韓國出口增速僅有6.6%,為2021年以來的次低值。
從產品結構和國別來看,8月中國出口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分產品來看,機電產品對中國出口的拉動大幅回落,勞動密集型產品對中國出口的拉動也有所下滑。8月機電產品對中國出口的拉動降至2.5個百分點,較上月回落5.0個百分點。機電產品中,汽車出口持續高增,8月汽車相關產品出口呈現「量價齊升」態勢,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金額同比增長65.2%,出口數量同比增長47.4%。手機出口增速反彈,8月中國手機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1.5%,但出口數量有所下滑。
受到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影響,8月中國家電、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等地產後周期產品出口金額明顯下滑,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同比亦下滑近7%。勞動密集型產品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由7月的3.1%降至0.7%,其中服裝及衣着附件、玩具、塑料製品等產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至10%以下,而傢具相關產品同樣受到海外地產周期回落的影響,8月中國傢具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2.7%。其他產品方面,農產品、成品油、肥料等出口均保持較高增速。
歐美需求回落 拉動趨弱
分國別和地區來看,主要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的拉動均回落,尤其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拉動轉負。8月東盟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為3.4%,雖較上月有所回落,但整體仍保持較高水平。今年以來,東盟國家經濟復甦較為穩定,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等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均保持在50榮枯線以上,進口需求也穩步回升。而RCEP(區域全面合作經濟夥伴)落地後,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往來明顯加強,8月中國對東盟出口總額與美國、歐盟相近,東盟已成為中國出口新的「增長極」。
歐盟對中國出口的拉動,較7月回落1.9個百分點至1.7%。在高溫天氣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下,8月歐洲地區能源危機愈演愈烈,經濟前景持續惡化,8月歐元區製造業PMI進一步降至49.6,已步入萎縮區間,令其進口需求回落。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拉動近兩年來首次轉負,較7月下滑2.6個百分點至-0.7%。結合中國的產品出口情況看,筆者認為美國對中國出口拉動減弱,主要是由於其房地產市場降溫導致地產後周期產品需求下滑所致,隨着美聯儲加息進程的不斷推進,美國房屋銷量及開工均已出現明顯回落。此外,目前美國庫存總額明顯高於疫情前水平,而GDP分項中私人庫存已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回落,或表明其補庫存高峰已過,這亦導致其對中國出口的拉動趨弱。
8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震盪走弱,鐵礦石、原油等商品對中國進口的拉動下降,疊加疫情的反覆導致內需偏弱,中國進口增速再度回落。從主要進口產品來看:
對進口同比拖累最大的產品包括:鐵礦砂及其精礦、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液晶顯示板、初級形狀的塑料等。其中,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金額同比的回落主要受價格因素的拖累,實際進口數量同比反而有所增長,8月中國鐵礦石到港量從7月的7820萬噸小幅提高至7945萬噸。液晶顯示面板、集成電路等消費電子相關產品持續對中國進口形成拖累,反映出疫情反覆之下,下游消費需求仍然疲弱。
對進口同比拉動最大的產品包括:原油(8月拉動2.8個百分點,較7月有所減弱)、天然氣、煤及褐煤、汽車和汽車底盤、醫藥材及藥品等。8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震盪下行,價格因素對原油進口的支撐有所減弱。此外,疫情也使得出行需求降低,8月原油實際進口數量同比下滑9.4%。但因海外天然氣價格大漲,在實際進口數量同比下滑的情況下,天然氣對中國進口的拉動反而有所增強。
總的來看,8月份中國內外需均開始走弱,且後續仍然面臨較高不確定性。在歐美發達經濟體進口需求大概率回落的背景下,對外繼續開拓東盟市場、對內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均有助於延長中國出口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