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交銀觀察/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提速/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何 飛

時間:2020-08-20 04:24:08來源:大公報

  圖:有了海量數據的累積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其他核心技術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自2019年底北京市率先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以來,已經有九個城市獲得試點資格。今年7月底以來,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明顯提速,累計已有七個城市(區)的49個創新試點項目公布。深入分析49個項目的具體特徵,有利於進一步把脈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試點項目六大特徵

  一是「分布廣泛」。今年4月和7月,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經歷了兩次擴容。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慶、深圳、雄安新區、杭州、蘇州、成都、廣州等九個城市(區)獲得人民銀行批准,允許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這九個城市分別位於京津冀(兩個)、長三角(三個)、粵港澳大灣區(兩個)、成渝經濟圈(兩個)等重點區域內,充分彰顯了重點區域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方面的先行先試特性。

  二是「業務普惠」。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項目申報過程中,必須遵循四個原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業務普惠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公布的49個項目中,超過一半的項目直接與小微、三農等普惠金融服務有關,其他項目中不少也與普惠金融有間接聯繫。疫情背景下,國家明確進一步加大普惠業務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借助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商業銀行有望更好、更快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三是「主體融合」。除了北京市第一批試點項目外,其他批次試點均包含「金融服務類」和「科技產品類」兩大類項目,兩類項目分別由金融機構和非銀金融機構(包括金融機構科技子公司、科技巨頭、徵信機構、銀聯、國網中心等)牽頭負責。據統計,除北京市第一批次以外的43個項目中,「金融服務類」和「科技產品類」的項目數量幾乎各佔一半。

  四是「技術創新」。試點項目所採用的技術既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主流技術(俗稱「ABCD」),也包括生物色別、自動駕駛、物聯網、API、神經網絡算法、哈希加密、光學字符識別(OCR)、設備指紋、5G、電子身份認證(eID)、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

  五是「數據多元」。試點項目涉及政務系統數據、金融數據、互聯網數據、電力數據、企業數據等多領域數據,數據種類極其豐富。在此意義上,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有望進一步加速多方數據共享,充分激發數據應用效能。

  六是「場景豐富」。試點項目的應用場景涉及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移動金融等金融業態,致力於打造智慧銀行網點、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智能風控體系、全流程線上數據管理及信息共享平台等。

  金融科技發展三大趨勢

  一是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步入「走深走實」的合作新階段。自2017年起,以大型商業銀行與大型互聯網巨頭合作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模式,取代了「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逐步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主流模式。金融機構與科技巨頭合作大體需要經過平台合作、渠道合作、技術合作、數據合作以及產品合作五個階段。過去幾年來,金融機構與科技巨頭在平台和渠道合作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在技術和數據合作方面進程緩慢。這與技術應用和數據共享的合規性有很大聯繫。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為雙方的技術和數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應用場景,加速了創新產品的落地進程。

  二是大數據驅動金融科技模式創新趨勢愈發顯現。在49個試點項目中,涉及大數據技術的項目佔比超過80%。無論是之前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還是當前的金融科技模式創新,其核心驅動力都是大數據技術。沒有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將很難實現由淺層學習向深層學習的進化,雲計算技術或將面臨較高的應用成本,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和信息共享亦可能大打折扣。可以說,正因為有了海量數據的累積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其他核心技術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三是金融科技開始由賦能消費互聯網向賦能產業互聯網擴展。在已經公布的試點項目中,有不少項目都與供應鏈金融、產業鏈金融相關,特別是通過產業鏈供應鏈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正成為主流趨勢。過去十年,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以To C服務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形成了互聯網消費金融、互聯網個人信貸、互聯網個人徵信、互聯網個人理財及基金投資等多種業態。未來十年,產業互聯網將成為新的藍海,「金融+科技+產業」將成為金融科技模式創新的新階段。

  進一步深化試點建議

  一是加大跨區域合作與跨境合作項目試點。在目前公布的試點項目中,已經有相關項目涉及跨區域或跨境服務。比如,蘇州試點的「長三角一體化智慧銀行服務」和「基於區塊鏈的長三角信鏈應用平台」、深圳試點的「基於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產品」等。

  鑒於重點區域在跨境金融服務方面具有現實需求,建議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內進一步加強試點城市之間的合作交流,推動跨域合作項目落地見效。

  二是加大金融基礎設施類項目試點。在目前的試點項目中,也有涉及徵信基礎服務的項目試點。比如,深圳試點的「百行徵信信用普惠服務」。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金融領域的數字新基建同樣需要加速起航。建議以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為契機,允許上海、北京、深圳等金融基礎設施所在地城市加強金融基礎設施類創新試點,為新時期金融業改革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加大前沿創新領域項目試點。目前的試點項目主要聚焦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瞄準的是解決金融服務便利度、可得性、普適性等問題,這在當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與此同時,着眼長遠,有必要進一步加快前沿創新領域的項目試點工作,在遠程開戶、機器學習風控、銀政企平台高效深度連接等方面加大創新試點力度。

  四是加強創新項目複製推廣。

  在已公布的試點項目中,不少項目在應用場景、技術創新、數據使用等方面具有相似特徵。一方面,建議試點城市之間加強交流互動,通過經驗共享進一步降低試點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建議監管部門加強統籌,對已經較為成熟的項目加大複製推廣力度,減少多方重覆試點,實現「騰籠換鳥」,促進試點資源向前沿創新領域項目傾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