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廟堂江湖\中國高校科研制度反思\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學博士 沈 凌

時間:2020-01-22 04:24:27來源:大公報

  中美簽訂的首階段貿易協議,與其說是貿易協議不如說是技術協議,因為協議的前兩章都是關於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問題,而一開始引發糾紛的貿易反而被放在了第六章的小角落裏。這個安排並非偶然,因為這兩大經濟體未來交鋒的主戰場就是技術領域。

  前一階段,美國動用國家力量,全球圍剿中國電信設備生產廠家華為,就是因為華為的技術達到了讓美國人感到恐懼的地步。美國擔心的安全問題不是既成的事實,而是未來的可能性,之所以擔心就是因為華為的技術已經超越了美國的可控範圍。這樣的案例現在還不多,屈指可數。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那就是上述貿易協議開篇強調的:「中國從主要的知識產權消費者轉變為主要的知識產權生產者,中國認識到建立和實施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法律體系的重要性。中國認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創新型企業,促進高質量經濟增長的利益。」

  這個認識的轉折是和經濟增長高度相關的。正是基於過去四十年來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才有可能站在了這個轉折點上。過去我們總是在模仿,一直沒有超越。今天,我們在少數領域達到了世界前沿,在多數領域接近了世界前沿。正因為如此,對於知識產權的態度,應該有一個徹底的改觀。

  有統計表明:中國的研發費用在2018年已經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在GDP中佔比2.2%,而這個數字在本世紀初還僅僅是0.9%。相較於世界發達國家而言,也不算低(OECD的總體水平是2.37%)。考慮到中國人口的眾多,平均工資水平較低,在實際投入科技研發的力量上並不會表現得比統計數字弱。只不過,這個投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制度性保障和激勵。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技術研發的管理制度還相對落後,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的研發力量並沒有真正用在科研創新上。

  開年伊始,網絡上流傳出一篇發表在一級中文科研雜誌《冰川凍土》上的論文。該論文花費納稅人200萬(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用掉數十頁的篇幅,卻在「論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這樣的論文並非孤例,馬上又有網友挖掘出《金融家》雜誌主編把自己十來歲的兒子的作文發表在了雜誌上;還有湖南師範大學前任校長張楚廷指導學生研究自己的教育思想,這樣的論文涉及徒子徒孫,累計下來居然已經有上百篇。

  經費管理不夠靈活

  除了這些滑稽的研發成果,大量的研發費用被挪用。也是今年年初,李寧院士被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300萬元。作為教育界人士,筆者很同情現在體制下被拉出來示眾的同行。按照中國科研經費管理要求,可以用於請客吃飯購買器材,卻不可以用於科研人員的勞動報酬(最近略有改進)。與此相比照,在筆者唸書的德國,社會學科的科研經費作為博士生的工資,則是天經地義。

  另外,現在的科研單位逼着大家去拿國家級課題,拿不到經費你就不能晉升職稱。用這樣的「激勵機制」去強迫大家花國家的錢,真是匪夷所思。追本溯源,科研項目只是證明你從事了研究這個過程,而並不一定說明你能夠達到目標。科研經費(項目),只是實現科研成果的一個條件,這個條件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要的。

  打個比方,兩個小孩子都希望提高學習成績,一個小孩要家長花幾萬元錢進入培訓班補習,另一個小孩不要家長花錢,自己在家努力用功,最後兩人都考出了好成績。到底是哪個更加值得表揚呢?理性的家長首先會表揚那位既考出了好成績,又沒有讓家長花錢的孩子。

  目前中國高校的考核機制並不符合科研管理的內在規律。從這個意義上看,想要實現從知識產權的消費者向知識產權的生產者的轉變,還有很多制度性變革需要實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