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星巴克杭州一門店關閉引發網絡熱議。\資料圖片
「我們再怎麼壓縮利潤,也做不到9.9元(人民幣,下同)一杯的咖啡。」獨立咖啡店店主鮑靜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咖啡豆成本每公斤約300元,單杯豆成本就已超7.5元,加上房租、裝修折舊、人工等運營成本,9.9元的定價必定虧損。被迫捲入價格戰後,她也曾咬牙將美式咖啡的價格降到9.9元,但一個月不到就發現虧不起了。
在大眾咖啡消費者調研中,80%的消費者表示會基於性價比做決策,僅有4%的消費者願意支付25元以上「買咖啡」。價格戰下,近日,皮爺咖啡華南首店、星巴克杭州曲院風荷店的關閉引發網絡熱議。精品咖啡代表SeeSaw也深陷關店、裁員、欠薪泥沼,門店數量從頂峰時期的160家變為如今不到50家;M Stand去年新開87家店卻關閉64家。根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15日,全國咖啡門店數量為22.8萬家,近一年有6.8萬家咖啡店新開業,同時也有5.2萬家咖啡店關門,平均每天有142家咖啡館消失。
千方百計覓生存之道
相對於連鎖咖啡「即買即走」的模式,鮑靜星表示,獨立咖啡店還是可以鎖定一部分對品質有要求、對價格不敏感的客戶群體。「比如有些客戶對咖啡豆或者是手沖是有要求的,還有服務的品質和情緒價值的提供。」她說:「我們曾經邀請獲得國際獎項的咖啡師來駐店,線上宣傳後確實吸引了一批客人。還有因為我們的咖啡店處在杭州景區內,露營風的裝修又很出片,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前來打卡的客戶。」
「能做獨立咖啡店的都是有情懷的人。」瀑布咖啡創始人Jason笑着把自己的經驗告訴記者,他認為,當下獨立咖啡店更多應該將咖啡與空間進行融合,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稱之為『第三空間』。瀑布咖啡就是把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進行融合,還原了人最本質的一些東西,很放鬆。咖啡只是一個社交載體,更多的是『咖啡+』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