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霾侵襲下,5月份中國經濟運行成績單受到各界關註。國家統計局6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工業生產由降轉增。同期,中國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收窄,市場銷售有所恢復,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內地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生產需求逐步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主要指標邊際改善,國民經濟呈現恢復勢頭。
4月份受多地疫情散發的影響,經濟主要指標出現下降,5月份疫情防控向好,生產需求出現積極變化。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改善,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生產供給逐步回升。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0.7%,上月為下降2.9%。其中,製造業增長了0.1%,上月為下降4.6%;服務業降幅也出現收窄,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個百分點。在41個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增速比上月回升,佔到80.5%。內地22個省市工業增速回升,其中4月份疫情較嚴重的上海和吉林,工業生產降幅收窄幅度超過30個百分點。
在穩投資、促消費政策的作用下,市場需求也逐步改善。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錄3354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外貿物流同樣逐步改善,外貿企業生產恢復,前期積壓外貿訂單釋放、貨物進出口增速回升,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5.3%,加快13.4個百分點。
超預期因素加大下行壓力
「總的來看,5月份中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主要指標邊際改善,經濟呈現恢復向好勢頭。」付凌暉同時指出,受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疫情衝擊等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二季度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6月份,隨着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經濟運行有望進一步改善。
從投資來看,1-5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了10.6%,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2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加快,穩投資力度持續加大,投資增長支撐作用逐步加強。從先行指標來看,前5個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了23.3%,也保持了較快增長。
專家:內地經濟加速復蘇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對大公報表示,5月份疫情較嚴重的北京和上海都是中國的經濟重心,2021年GDP都超過4萬億,而且經濟總部密集。6月以來,京滬全面復工復產,各地也紛紛落實國務院穩經濟政策。內地經濟加速進入「復蘇期」,5月製造業PMI雖仍處於榮枯線之下,但已回升至49.6% ,合乎發展預期。
6月份經濟表現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向好的跡象是明顯的,看好下半年走出積極穩健的景氣反彈,但現在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信心的修復仍需一定適應期。」俞建拖同時表示,6月份是上下半年承繼的月份,也是政策接續的發力點,過去兩個月低功效的經濟運行在6月份不能中斷,否則對全年的經濟布局會產生重大影響,影響經濟增長的節湊。在中央確立的宏觀大框架下,地方要積極作為,確保6月份呈現出來的經濟復蘇勢頭能夠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