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私隱迷思/大數據非全涉隱私 過嚴礙發展

時間:2021-07-26 04:23:44來源:大公报

  圖:滴滴出行及BOSS直聘等App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而被政府下架。

  大數據產業發展和個人隱私的保護需平衡,法規之下數據隱形交易將迎巨大市場需求。香港大學博士、深圳市前海雲端容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德豪認為,國家既要正視數據價值,又要保護隱私,但又不能讓隱私問題影響大數據行業發展。需要規範互聯網企業和平台企業依法依規合理使用,保護個人隱私,也不能因為隱私保護的問題就因噎廢食,從而影響整個大數據產業發展。

  李德豪認為,最近滴滴25款App被政府要求下架,主要是因為其強制要求使用者提供不必要的信息,如人臉識別、存取個人GPS等信息。

  李德豪解釋,現在許多人理解數據就是隱私數據,如個人消費能力、人臉識別、個人消費習慣等,因為其有很大的商務價值、消費宣傳或直接利益。有的地方政府因過於強調隱私數據,從而影響了對教育、科研等數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如果認為大數據就是窺視個人隱私,就像香港青少年早前在修例風波時期要打爛監控鏡頭來防止人面識別,是一樣的膚淺。

  李德豪介紹,在智慧城市發展中,鏡頭就如眼睛,一天裏就只有幾分鐘是會用來人面識別,僅佔一天1440分鐘的千分之二,鏡頭收集的數據應用於人工智能,其有99%作用與隱私沒有關係。內地和香港若沒有了監控鏡頭帶來的數據,智慧城市發展自然受到了很大影響。

  展望未來,李德豪直言,未來數據隱形交易將有很大的機遇,在確保符合數據隱私、數據安全和數據脫敏等法律法規要求後,將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