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紛紛公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製造業景氣持續萎縮,韓國電子產業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出口連續第11個月下降,製造業PMI值連續6個月收縮;日本工廠新訂單與產出減少,製造業PMI值亦連續6個月收縮,且為三年來最低;印尼PMI值觸及四年新低;馬來西亞製造業雖回升但仍處榮枯線以下;印度製造業PMI值則雖下跌但仍屬擴張範圍。
IHS Markit數據顯示,韓國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4,略高於9月的48,但已連續6個月低於50的榮枯分界線。新訂單分項指數仍呈現萎縮,但跌勢略有緩和,新出口訂單指數與9月相比再度陷入收縮。IHS Markit分析師Joe Hayes分析指,出口下滑是韓國面臨的最大問題,阻力來自各個方面,中美貿易摩擦,韓日間貿易關係緊張、歐洲經濟停滯等,都對韓國製造業訂單造成衝擊。他續指,企業試圖以減價來促進銷售,但效果不佳,疲弱的經濟前景和通縮風險將進一步打開寬鬆政策的大門。
需求低迷 韓CPI跌至零
韓國10月CPI值為0,零通脹表明儘管在財政刺激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消費需求仍然低迷。德意志銀行金融投資部的策略師文洪哲指,韓國半導體大廠三星電子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但旗下智能手機及儲存芯片業務,作為公司的兩大主要收入來源,受中美貿易戰打擊最大。
前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穆恩指,總體進口的大幅削減反映出韓國私人消費仍在下滑,與通貨膨脹率下降的軌跡相脗合。韓國財政部部長洪楠基亦指出,現時私營部門的「活力」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弱。而彭博經濟學家指出,未來隨着中美貿易取得進展以及半導體周期觸底,韓國出口低迷可能正在接近谷底。
日本製造業活動加快收縮,主要受新訂單及產出下跌拖累,10月PMI值由9月的48.9續降至48.4,為2016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亦是連續6個月處於低於50的收縮水平。
期內,日本產出連續10個月收縮,且降速為7個月最大;新訂單跌速為2016年5月以來最大,新出口訂單連續11個月收縮。Joe Hayes指,亞洲地區經濟增長疲弱,日本國內經濟呈現出脆弱,短期內難以看到緩解的趨勢。
此外,被視為貿易戰受惠地區的越南,PMI值由50.5跌至50;印尼的工廠業務呈現緊縮,PMI值下跌至47.7,觸及4年來新低;近年來常在榮枯分界線徘徊的泰國,較前期的50.6下跌至50,險陷收縮;馬來西亞製造業雖身陷收縮,但PMI值由47.9上升至49.3;印度PMI值雖由51.4下跌至50.6,但仍處於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