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財經分析\中國金融開放不止步\大公報記者 李靈修

時間:2019-06-17 03:13:22來源:大公報

  滬倫通的成行是中英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成果。今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與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共同主持。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雙方還會有更多金融合作項目陸續公布。在中美貿易戰再陷僵局的背景下,中國在金融領域的持續開放意義非凡,雖然外部環境挑戰重重,但中國不會走上「以鄰為壑」的道路。

  近期中英兩國的金融合作收穫頗豐。首先,去年5月25日凌晨,富時羅素宣布將A股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FTSE GEIS),這也意味着A股將於2019年6月24日開盤後正式「入富」,外界預計初期將帶來百億級美元的資金流入。其次是去年10月,渣打銀行宣布,其中國子公司成為首家獲得中國基金託管牌照的外資銀行,中方也曾多次表態歡迎符合條件的英資機構來華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與此同時,英國資本也在積極布局中國市場。施羅德、英仕曼、元盛資管等知名機構目前已在中國境內發行了多隻中國股、債、商品市場的私募基金產品。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英資機構來到中國設立外商獨資的投資管理公司。

  在中國金融市場的大環境下,堅持開放已在業內形成共識。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上周舉行的陸家嘴論壇指出:「我們在金融改革過程中取得的進展,很大程度上是對外開放帶來的,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進一步對外開放對中國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內地監管層也在大力營造有利條件,特別是去年6月28日發布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取消了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寬到51%,三年以後不再設限。

  當然,金融開放並非一放了之,未來還需完善監管框架,以開放促改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