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如何捱過AI泡沫退潮\創業投資者聯盟召集人 梁頴宇

時間:2018-09-25 18:55:45來源:大公報

  創新工場李開復最近發話,提醒近年太多人用AI包裝項目,以超高估值去融資,整個產業呈嚴重泡沫化,儘管近期一些公司估值已下降兩三成,但距離合理值還有一段距離,恐怕要再降20%、30%,並預警AI離泡沫爆破不遠,已上船或預備上船的投資者,宜及早穿上救生衣,一旦巨浪淹至也不至於沒頂。

  清華大學7月發表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內,全球和中國AI行業投融資規模一直保持上漲趨勢。單計2017年,全球AI投融資總規模已達395億美元;其中,中國的投融資總額277.1億美元,佔全球投融資總額70%,成為最「吸金」的國家。若以市場規模計,去年中國市場規模已達23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67%,產品主要應用在醫療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領域,並預期今年增速可達到75%。對一些仍浸淫在AI泡沫中的投資者來說,前景看起來是一片光明。

  不過,資金大量湧入,愈來愈多公司打着AI旗號進行融資,當中雖不乏真材實料的公司;但也有很大一批是無核心技術,產品能否面世成疑、甚或未必有市場的初創公司,融資時也叫價上億美元,依然能得到投資者青睞。作為投資中國AI的先行者,筆者也遇過很多自詡從事AI科技,但稍微用心一看,已隱隱看到潛藏的危險,很多AI公司研發的產品成本非常高,但沒有與之相當的效益,如果對AI技術本身沒有了解就急着參與早期階段,很可能會誤中地雷。

  目前,投資AI最大的困局就是資金投入過高、有規模效應的盈利模式尚在摸索中。麥肯錫在去年6月調查3073間企業發現,只有兩成公司能將AI轉為商業應用,其餘大多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背後邏輯除了技術難度本身,還要考慮市場的需求度和產業成熟程度,AI投資眼前的榮景很大程度是靠資金推動。

  面對美國持續加息、資金急速流出亞洲、內地嚴控槓桿的大環境,過去幾年資金亂竄的日子很快會成為過去。當資金停止流入或某領域的資金中斷時,整個AI產業將面對殘酷的汰弱留強,如內地P2P網貸不乏一些打着AI旗號,實際是做高利貸的公司,已率先出現倒閉潮。由於這一輪AI融資熱始於去年初,一般融資足夠花十八個月,照目前的情況下去,只怕即使是認真做研究的AI公司,未等到產品成熟推出市場,營運資金就已經捱不住要倒閉,估計到年底左右會出現一波更廣泛的倒閉潮。

  真金創企不怕火煉

  泡沫破滅一定是行業災難嗎?這一點,又不必太過悲觀,千禧年科網熱潮爆破,傷亡何其慘烈,拖累整個科網業陷入一期低潮,但往後歷史證明,汰弱留強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階段,只要擁有真正過人的技術和產品,能好好把握泡沫爆破後,人才、研發和製造成本均回歸理性的環境,踏實地走出每一步,最終必定能挺過難關。現在最成功的科網大藍籌多是在科網泡沫爆破後仍幸存的企業。

  同樣道理,AI既然技術來了就肯定會落地生根,所以不必對短期漲落過分擔心,關鍵是所投資的公司必須明確所研發的產品,是否真的能解決現實生活上的問題?是否有明顯商業價值?是否擁有真正的市場?至目前為止,AI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語音技術、視覺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基礎硬件技術,在行業應用上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無人機、AR/VR、大數據及數據服務,以及在醫療、金融等不同領域的商業應用,有意投資者不妨多加留意。

  AI技術和產品潛藏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泡沫破滅只是一個估值合理化的過程,有助淨化和提升整個市場,留下的人才、企業、資金將更有利於行業發展,讓資金與人才有機會投到更好的公司,真正有實力AI公司得到蓄勢待發的黃金機會。

  當然,把AI全面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不少領域實際也未必用得上AI,而運用深度學習去模仿人類的動作或對話的能力仍然有限,人類在職場的功能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