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PMI連跌4個月
防疫限制影響需求,加上外圍經濟不明朗,拖累企業活動明顯轉弱,9月份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連跌4個月至48,為半年以來首次跌穿50陷入收縮區,而新出口訂單和內地新業務亦萎縮。商會人士認為,歐美經濟不景及加息因素,拖累香港營商環境,而近期香港放寬防疫措施則略有幫助,惟前景仍不明朗。\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向《大公報》表示,受歐美經濟疲弱影響,近數月廠家訂單頗差,有些更大跌一半,加上跨境物流仍未暢通,不少廠家大感頭痛。他指出,近期香港放寬防疫措施對營商環境已有些幫助,不過外商仍然較為觀望。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向《大公報》指出,9月份PMI跌至48,反映香港營商氣氛正在轉淡,主要是上月初疫情反彈,每日確診個案高企,影響企業營運和訂單需求,加上外圍經濟環境不明朗、美國加快加息步伐、環球通脹持續攀升,以及地緣政治局勢不穩等因素都令外貿需求下跌,拖累PMI表現。不過,隨着香港疫情回落,加上入境檢疫措施已放寬,經濟氣氛已好轉,營商信心有望逐步回升。
他預期,由於環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大幅增加,國際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滑坡,料今年餘下幾個月,香港出口可能會以較高單位數下滑,聖誕訂單將按年跌一成左右,即使有訂單也可能要減價,令廠商利潤進一步收窄。
防疫鬆綁 服務業料反彈
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認為,美國持續大幅加息,令企業成本上漲,外圍環境特別是歐美經濟亦轉差,加上金融市場波動,影響信心,令香港的外貿訂單下滑,拉低整體PMI。幸好,香港防疫措施已放寬,經濟將逐步復常,未來幾月市面氣氛特別是服務業有機會反彈,預料PMI指數稍為回升至50左右,但未必很快重回高水平。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Laura Denman表示,9月數據顯示香港私營經濟的消極景象。有企業表示,由於防疫限制及客戶未能掌握市況,訂單需求和業務營運備受影響,導致9月新增訂單與產出量回復跌勢。同時,職位流失率創21個月最急。
調查反映,人力縮減由僱員離職所觸發,與公司裁員無關。不過,入境旅客檢疫規定進一步放寬,料未來數月香港私營經濟有望反彈。
PMI報告指出,隨着確診個案於9月初增加,香港私營企業的訂單需求與業務營運受影響,導致營商環境的景氣度回軟。調查指出,產出與新增訂單量同時萎縮,扭轉先前連升5月的格局。企業陸續反映,公司有員工離職,因此人手較8月緊絀,且跌幅為2020年12月以來最急。
此外,由於防疫限制措施及客戶採購取態保守,導致9月訂單量減少。另一方面,新出口訂單與來自內地的新增業務亦明顯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