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央視財經香港論壇|港交所:IPO制度調整 助新經濟融資

時間:2019-12-28 04:23:50來源:大公報

圖:「第十屆央視財經香港論壇」的現場情況

  在新經濟領域,創新被視為主宰成敗的關鍵要素。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表示,創新經濟需要活躍的資本市場支持,而中國內地的資本創新相對實體經濟有所滯後。他寄語香港必須敏銳洞察中國向創新經濟發展而衍生的融資需求,並根據國際慣例在香港提供解決方案,以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功能。\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趙建強 吳榕清(文) 攝影組(圖)

  在2019年,儘管環球市場充斥不明朗因素,港交所的全年新股上市集資額再度稱冠全球,鞏固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集資樞紐的地位。巴曙松昨日在「第十屆央視財經香港論壇」上指出,主要源於港交所在2018年推行上市制度改革,而改革核心即為「怎麼為中國的新經濟融資」。

  今年IPO額逾半來自新經濟

  港交所推出的上市制度改革,包括便利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創新型公司,以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巴曙松解釋,隨着中國人口不斷老齡化,及中產階級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市場對於生物科技創新的需求也相應上升。另方面,人力資本價值在新經濟裏面變得異常重要,故此賦予個別公司管理層超級投票權,也是新經濟的融資需求特點之一。

  巴曙松指出,港交所在今年較為動盪的環境下,仍能取得IPO世界排名第一,總量固然重要,而當中創新元素的提升更值得關注。他續說,2019年的IPO全球第一,「超過半數是為新經濟融資」,當中包括吸引阿里巴巴(09988)來港第二上市。箇中原因,正是因為香港「對中國獨特的創新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才有了動盪環境下IPO還是全球第一位」。

  在中國經濟的創新過程中,投資需求也不斷發生變化,巴曙松認為,香港必須要敏銳洞察中國經濟出現創新背後所衍生出來的融資需求,然後根據國際慣例,在香港提供解決方案,「這才是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揮獨特功能的地方」。

  香港市場上的投資者高度多元化,即有來自歐美的投資者,也有國內的投資者,巴曙松形容是香港市場的優勢之一。他解釋說,國際投資者了解國際市場的規則變化,而國內投資者則知道中國市場的需求,兩者在香港市場結合,如果能夠令市場保持敏銳觸覺,將有很大發展空間。他舉例說,港交所容許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有關安排推出一年多,融資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說明香港能清晰把握市場脈搏。

  對於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創新發展,巴曙松認為相對實體經濟而言有所滯後,因為內地資本市場主要還是依賴商業銀行所提供的貸款,而創新經濟需要活躍的資本市場配合,資本市場「實際上是創新的加速器」。

  引導資源至扶持新經濟

  無論是香港的上市制度改革,還是內地嘗試推出的科創板和創業板,總體而言,巴曙松認為實際上是將整個金融市場所提供的服務,由過往側重於傳統產業,現時透過制度調整,將部分金融資源引導致扶持新經濟。雖然這個過程已經啟動,惟他認為「還遠遠不夠」,創新投資的調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