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外資連七月增持中國債券 規模撲兩萬億

時間:2019-07-04 03:02:55來源:大公報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副總裁、債券通公司董事長張翠微昨在債券通周年論壇透露,債券通開通兩年來,通過債券通投資渠道累計達成交易近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截至今年6月底,境外機構連續七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持有數量已從當初的0.8萬億元,暴漲超過一倍達至1.9萬億元。她說,這證明債券通已經成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券市場的重要渠道,為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提供了中西合璧的平台。/大公報記者 張博睿(文)、麥潤田(圖)

  債券通周年論壇2019昨在香港大會堂舉行,來自內地、香港與海外金融機構翹楚共同慶祝債券通開通兩周年之餘,探討中國債券的未來發展之路。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升級互聯互通,共享增長機遇」。

  上月日均成交超90億

  張翠微表示,2017年債券通日均交易量已達22億元,2018年增加至37億元,最亮眼的是今年6月份,日均交易量竟超過90億元。她認為,從過去兩年的實踐中可以看到,債券通已經成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券市場的重要渠道,不僅為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提供了中西兼容的創新方案,也為金融市場開放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翠微稱,過去兩年,在前100家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中,已有58家成功進入內地銀行間市場進行投資。兩年來通過債券通投資渠道累計達成交易近兩萬億元,截至今年6月尾,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數量已經從兩年前的0.8萬億元升至1.9萬億元,這意味着境外投資者投資和配置中國人民幣債券資產的需求非常旺盛。

  她續稱,隨着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提速,多項開放舉措的相繼落實,例如債券通公司、央行總部及交易中心的合作,以及電子化入市服務的推出,境外投資者入市流程簡化等等,將大大幫助中國資本市場從中獲得更多機遇。

  張翠微還介紹了債券通推出兩年間上線的新功能和多方平台的合作關係。例如去年8月和10月,交易前和交易後的分倉功能如期上線,並且在去年8月,全面實現了DVP結算(貨銀對付制度);今年1月彭博以第三方平台的身份實現了與交易中心平台的成功對接;今年2月債券通又與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展開合作關係,提供一級市場發行信息的境外發行渠道。與此同時,開展和交易中心、清算所CIPS(中國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以及金管局CMU(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等機構的合作,實現了「債券通」下同業存單對境外投資者直接發行的目標。

  境外入市機構數量一年翻倍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在同一場合表示,債券通兩年間表現亮眼,截至今年6月份,有1038家境外機構成功註冊為債券通的投資者,較去年翻一倍。同時,債券通覆蓋的國家及地區達到29個。她強調,今年以來日均交易金額上升至65.8億元,較去年日均交易量增加84%,並於6月12日創下了單日162億元的歷史紀錄。

  史美倫還指出,彭博今年4月1日開始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納入其全球綜合指數,有信心中國債券未來將會被例如富時羅素指數和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等國際指數納入。她期待債券通這一創新管道今後借助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內地債券市場注入更多生命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