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創界,「獨角獸」(Unicorn)一詞彷彿屬於代名詞,能躋身這個級別,是所有創業者的夢想,這些公司的特徵往往能夠快速成長,雖然未有盈利可言,但公司已達到一定規模。
根據種子期風投基金Cowboy Ventures的資料庫顯示,以2003年創辦的美國軟件公司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僅佔風投融資的消費類和企業軟體創初公司總數的0.07%,猶如金字塔的最頂層。
被冠上「獨角獸」稱號的,正是這些估值達10億美元(78億港元)的初創公司,還有估值100億美元(780億港元)的則稱為「十角獸」(Decacorn),估值進一步升至1000億美元、由創投資金所投資、並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初創公司名為「百角獸」(Centicorn)。
在2013年11月,一篇文章令「獨角獸」與初創公司連接起來。當時,風險投資人物Aileen Lee發表題為《歡迎加入獨角獸俱樂部:從十億級別公司身上學習創業》的文章,描述創業種子期該如何向市值十億美元級別的公司學習;自此,「獨角獸」名字開始與初創公司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