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陈钟的自由视界,绘画的破与立

時間:2018-12-13 17:26:44來源:大公网

艺术家陈钟,抽象艺术《废纸三千》

  陈钟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是山东地区一间新式学堂的创立人,在祖父辈就有留洋学生,陈钟的兄长亦是在艺术领域极具造诣的学者,也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状元,保送至德国学习西方艺术史。在那个出国热盛行的年代,陈钟本想踏上哥哥一样的道路,在签证已办妥,临别之际,母亲依偎在门栏边,一句“你真要去啊?”便泪如涌泉,这最终触动了陈钟最敏感的神经。现在他常说:陪伴是对父母最大的报答。 

  他曾是南京珠江路电子商业街的第一批创业者,也见证了珠江路电子商业街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时候去珠江路打听陈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陈钟笑笑说:“那些年,我满脑子都是钱。虽然赚了些钱,但人很浮躁,正经的书根本看不下去,每次出差坐火车,就在地摊上买几本没有营养的速读杂志,火车到站就扔掉,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他从小着迷于艺术的魅力,喜欢梵高、毕加索、康定斯基,也喜欢巴赫、贝多芬、瓦格纳。一切都是表象,在他的自身深处,绘画艺术与古典音乐才是他内在气韵的真实意志。可以说正是当年的爱好埋下的艺术种子,让他毅然决然地去改变人生的走向。有时候世上之事莫不如此。陈钟在绕了一大圈,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才发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水墨的书法》个展现场

  结束了商海浪潮,走入了自己的水墨世界,对于这个选择,陈钟一直很庆幸,“如果回到过去,我会坚定地告诉过去的自己,好好做自己吧,你不会后悔的!”起初的他并没想别的,只是想读书写字,想想以后该做什么。 

  陈钟自幼家学深厚,舅舅是作家韩翰,哥哥陈宁早年受教于启功、康殷二位大家学习书法篆刻,陈钟临池初始由《九成宫醴泉铭》入手,后逐渐迷上魏碑,即使经商的日子,他也没有停止过研习书法。没时间练字,就抽空看看想想,用手指在腿面上划拉。长期临碑,陈钟自感把字写僵掉了,厚重且无生气。终于有一天他爆发了,烦闷之下,便拿起笔在纸上乱甩瞎画,当他宣泄过后,看着纸上凌乱的线条墨点,突然间,陈钟好像发现了什么,“这不是画吗?这是画,这肯定是画!”陈钟眼前一亮,知道自己或许可以绘画。他拍成照片传给哥哥看,哥哥陈宁说:“好啊,有点意思,继续!”

水墨《荷》 

  虽然陈钟觉得自己能画画了,但不知道画什么,能画什么,他思索着书画同源的深意,其实临摹碑帖和临摹石膏像没什么区别,既然自己已具备了相当的基本功,便决定自己尝试。 

  陈钟身上集合了灵性、耐性与赌性,即使在成年后画起画来,更是如此。他不临摹,而是琢磨、分析。书上的、网上的、展馆画廊里的,甚至地摊上的,他不错过任何一个看画的机会,南京的看过了,就北上南下,上海是他常去的地方;他的想法很明确:看别人的,画自己的。而在看画读书之外,大量的图片、音乐充斥着他的电脑。他明白什么是井底之蛙,力争能多待几口井,多看多听。老母年迈需要照顾,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旅行,由于没去过黄河,他便把黄河的图片用投影仪放大,体会黄河奔腾的气势;没去过卢浮宫,他下载了卢浮宫网站上的所有藏品,利用电脑听音观画,耳熏目染,从历史到地理,从意大利到非洲,从绘画到音乐,陈钟日行千里,来回穿梭,享受其中。 

  2004年开始绘画,到三年后的一天,浸淫艺术史多年的学者哥哥陈宁在看到陈钟的画后,对他说了一句:“你可以做展览了。”正是这句肯定的评价,让他找到了艺术的自信。终于在2008年,陈钟在德国成功举办了当代水墨画展,德国著名评论家Johannes Kuchler说到:“陈钟的画作在色彩、构图、动画中既有伦勃郎、马蒂斯和蒙克的气息,又有画家通融后自己完整的神采,关键是他画里的冲动,在严肃中还有那么多的幽默。”原定一个月的展期延长至两个月,展览获得成功。2011年由著名评论家朱其策展,栗宪庭担任艺术顾问的德国西门子公司主办的《逆省》个展,又把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陈钟说:“我是半路出家,也是野路子出身,当时很难得到一些学院派的认可。尤其是很多的兄弟朋友,更是不认可,甚至挖苦打击我。甚至还有人嘲讽自己是当年珠江路的小贩,居然也敢去德国欺世盗名。”但是,艺术这玩意毕竟是有识货的,如今陈钟的作品在画廊、美术馆及许多场所的频频出现,就是对他艺术成就最好的认可。当他拿着自己的画拜会傅小石先生,只看了一张,小石先生便激动起来,连声叫好,直呼大气。前辈大家的鼓励与肯定,让陈钟定下心来,他知道他的感觉是对的,他走对了!究其成功之因,一位行家曾对他有所点评:思路第一,思路决定格局,格局又决定成就。陈钟虽不擅文字,但从他的画面上提炼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两“破”两“立”。一是反拨“文人画”系统,破“以书入画”、“骨法用笔”、“山水、花鸟、人物”之类,而取其“侧影”;二是反拨西方的“抽象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绘画”,破其“窠臼”,而取其精髓—张扬创造性、个性独立和自由精神。 

  能做到“两破”,也就具有了另辟蹊径的前提。而真正的另辟蹊径还必须做到“两立”。其一,治墨首要治水,施以泼、洒、晕、染、滴、溅、描、划诸法,运动墨法,反反复复,从而营造出既浓淡相间、墨层千变万化,且又充满了偶然、即兴、随机的种种艺术效果。在此奇变之中,陈钟一幅幅画,宛若自然之境,生机勃勃,变幻莫测。它可以让精神在画面中漫游,将水墨的意念渗透到充满无限遐想的心理空间,并引发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体验。 

  陈钟说自己绘画,只为了表达自身,宣泄自我。在一段由家人偷拍的视频里,他头如捣葱,笔如骤雨,可谓原生态。他经常得意地陶醉在自己的画作前,他知道他在画一种不好看的画,但他又知道他的画确实好看,时常又坠入深渊,莫名地恐慌,这是画么?尽管哥哥陈宁一再肯定,但他觉得兄长的话里包含着一定的亲情成分;尽管他对一些朋友的冷嘲热讽一笑置之,可他总是有心不定的时候,他渴望交流与对话,甚至想挨骂。人到中年的他放下身段,以一后生的姿态背着画夹,或托人引见,或做不速之客,虚心地请人看画,点评。 

  

M7映空间

  从2008年在德国举办当代水墨个展以来,陈钟已经在海内外举办20多个联展和个展,就像曾经那次在南京艺加美术馆举办《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陈钟的个展,反响非常热烈,难怪省国画院前院长赵绪成称其画“有才气、有仙气、有胆量、没规矩”。从书法到绘画再到书法,现今,陈钟在结合多年的绘画体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水墨书法”。这既可以看成是他书法的突破,也可以看成是他绘画的承接。如果不把这些仅仅看成是书写的文字,而是当作陈钟内心的寻求,就能对这样的作品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现在的他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自由开放式的空间——M7映空间,鼓励青年人群大胆地进行艺术实验创作以此提高他们的思维与创造能力。他觉得如果能让他们学会用艺术来表达心情,就能把他们心里的艺术感觉给激发出来。 

  在生活中,许多人经常习惯以老眼光看人,那句“士别三日,乃当刮目相看”的浅显道理,最不经意却也时常在发生。那些曾经一起与陈钟打拼于商海的兄弟们,或许没有看到他用尽身心拥抱艺术,在孤灯夜火中练就自我的一面。陈钟很明确地表示:“我不喜欢天赋这个词,天赋是不努力的人的借口,假若别人夸我对于艺术有天赋,那么我觉得这就抹杀了我日积月累的辛勤付出。”功夫在画外。陈钟今天的成就,必然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陈钟曾经写过一篇叫做《自说自画》的“自白”,文中的最后一段十分精彩,他写道:“经常有人说你走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我倒是希望能在阳关道上走我的独木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