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音樂演出時,如果觀眾席發出噪音,或者在不該有掌聲時鼓掌,都是不尊重演出和音樂的行為,會令演奏者覺得難堪。
有個例子說了不止一次。記得某次在文化中心聽交響樂,樂章暫停期間,聽到了「得得」的鞋跟聲,這可能是個暫時離場返回座位的聽眾。指揮本已舉起了指揮棒進入下一樂章,這時停止動作,回過頭來,面向觀眾,神情嚴肅地定定等待,直到那陣腳步聲完全停止,才又舉起了指揮棒。
他沒有去譴責任何人,但每一個人,包括發出聲音者,都上了一課。
近日在網上流傳一段視頻:一支外國樂隊正在演出古典音樂,忽然響起一陣手機鈴聲。樂隊停了,那鈴聲卻沒停,固執地響着,決心要響到對方接電話為止。機主或許是出於羞愧,也或者是麻木到不認得自己手機聲,手機聲便一直不受控地響着。突然,樂隊中一陣小提琴聲響起,原來是小提琴手在模仿電話旋律拉起了弓弦。聽眾輕笑支持,小提琴手乾脆站了起來,與電話鈴聲呼應。於是出現了幽默的場面:手機響一段,小提琴和一段。觀眾再也忍不住大笑,這本是尷尬的一幕被化解。演出進行下去,那個機主想必也上了一課。
一些藝術舶來品,如交響樂和油畫,一般人接觸較少,欣賞時需要一些必要的指導或說是一些禮儀教育。有些有心的音樂家一直熱心做相關知識的普及。以前中央樂團有位著名的指揮李德倫,他在世時就曾帶樂團到高校演出,演出前親自給大學生上古典音樂課,培養了一批聽眾。
香港小交響樂團似乎也在做普及工作,如建立與觀眾的互動。看他們的節目預告,有一場演奏莫扎特的音樂,演出會以提問方式問及莫扎特的作品。不知道這活動有多少效果,但至少反映出了音樂家們推廣古典音樂的熱忱。
交響樂是小眾欣賞項目。音樂家們的推介,是在挽救古典音樂的市場,同時也是在捍衛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