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回憶劉以鬯在公大/潘金英

時間:2018-06-12 03:16:08來源:大公網

  人的記憶好特別,有的記憶特別令人着迷,時間久了,這些記憶也不會褪色,部分片段細節,像寫實主義的畫,越來越變得美好。

  我對劉以鬯最早的印象,是當我是文學少女時,已在《星島晚報》上看到他編的「大會堂」了,覺得他編的副刊與眾不同,報上常見到新的作者,和新人作品,令我耳目一新,常有衝動投稿。而他寫的小說也與眾不同,在文學創作上有新的寫作手法,具現代感,又有創意,記得我讀到他的小說《打錯了》,他所運用的複式敘述及表現手法,令我最為驚訝及佩服。他的創意真令我着迷!

  另一美好的回憶,就是在香港公開大學二○○九年的一個晚上,由公大譚國根院長為劉以鬯主持之榮譽教授頒授典禮,同時舉行了《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文學座談會,邀得也斯、黃勁輝與公大學生等,進行了親切交流,並探討劉以鬯及其著作。公大學生將特別設計的劉以鬯漫畫贈予他留念,譚國根院長推崇劉以鬯是香港文學發展的代表人物,是現代主義大師。

  我最難忘的印象,是劉以鬯當時在公大演講時,已九十一歲了,但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當有大學生問其創作小說竅門之道,他樂於教路,強調寫作須有新意及創意;他十分健談,無論演講時或回答問題,思路都很清晰,大學生提問時,他爽快回答;席間有大學生問他:你寫過許多以食物為題的文章,如《酒徒》、《龍鬚糖》、《見蝦集》,是否喜歡這些食物呢?

  他幽默地答:「我不大喝酒,寫《酒徒》不需要懂得喝酒,就如寫偵探小說,不需要懂得殺人一樣。」他每次發言完畢,禮堂內掌聲久久不絕。

  劉以鬯曾主編的《香港文學》,多年來在商業社會上堅持文學的推廣及傳承;又機智地提拔新人,敢於不吝引入非主流但有時代感的文學作品,承擔起傳揚文學之責任;他扶掖後進,鼓勵青少年創作,他這份心意是十分美好的,使我們十分敬重。我衷心祝盼劉以鬯的文學之光不熄,願他的佳作長存,精神常在,一路走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