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對症飲湯\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時間:2018-06-11 03:15:23來源:大公網

  中國人很重視湯水,四季皆有不同材料配搭,如何平衡陰陽清補的湯水,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

  註冊中醫趙仕祥早前出席一個生活健康博覽會,其間與參加者分享養生之道。他指,對中醫養生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枸杞子是養生的百搭之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在日常生活中,焗水、煲湯、入藥都多有用到枸杞。現代科研證實,枸杞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壯陽、明目的功效。

  趙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最常見的是曬乾了的枸杞子,新鮮的枸杞子果卻非常少見。

  他說:「枸杞樹主要分布於寧夏、新疆、河南、東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區,溫帶如香港和廣東一帶甚少有栽種。皮薄、汁多的枸杞子果一碰即爛,甚難運送,所以,數千年來也鮮有將鮮枸杞子果運往其他地區。」

  他續道:今次於博覽會上見到真的枸杞樹,這是將寧夏的枸杞樹移植至盆栽,再運送到場地。大家除了能欣賞到枸杞樹的真身外,更難得的是品嘗到鮮枸杞子果的味道。

  關於湯水問題,趙醫師強調中醫的辨證論治,針對個人狀況加以調理,方有最佳效果。他說:「中醫循望聞問切來為大家找出體質屬向,能更精準地『對症飲湯』來調理,更會知道大家的『抗熱指數』,嚴防酷暑生病。」

  「體質抗熱指數」其實是體質寒熱的進一步分析,虛寒體質的人能通過「冬病夏治」來「以熱攻熱」;相反地,實熱體質的人則要避免「火上加油」,只能「奉行冬食蘿蔔」,夏天就千萬不要再「食薑」。人的體質千變萬化,是故博覽會上首設「體質抗熱指數」內容。

  體質抗熱指數就是測試人究竟屬「寒底」、「熱底」還是「濕底」。所謂知根知底,當知道身體的底子時,平日吃什麼喝什麼,就能根據體質對症下藥。

  熱底人士愛冷飲、易長口瘡、容易喉嚨痛、易生暗瘡、體溫較高、小便偏黃。

  寒底人士則較為怕凍,喝冰飲會令身體不適,冬天容易生凍瘡,手腳或全身冰凍,嚴重者在夏天時亦會穿大褸。

  濕底人士則可分為「濕熱」和「痰濕」兩種。「濕熱」人士面有油光、口苦、脷黃且鹹、容易出暗瘡、疲倦、大便黏稠、小便量少且黃,如廁時會感到赤痛,婦女帶下偏黃。「痰濕」人士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由於是聚濕生痰,容易變胖,脂肪容易積聚在腹間形成中央肥胖、口苦、多汗且黏、多油脂粒,嚴重者會感到胸悶、多痰、鼻水倒流。

  因此,趙醫師認為湯水養生,亦要「對症飲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