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甜品的國度中,前有馬卡龍圓了少女夢,後有布朗尼讓貴婦們欲罷不能。可別忘了,在這生與熟之間,還有一種叫做紅絲絨的蛋糕,不單單讓人過目不忘,還作為西方婚禮上的首選而聞名遐邇。
鮮紅的蛋糕坯,如天鵝絨一般鬆軟絲滑的口感,這些都成為紅絲絨蛋糕被垂青的先天優勢。如今它隨處可尋,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的出鏡率也相當高。可回過頭來會發現,正因為人們趨之若鶩,自然也產生了不少誤會,以至於我們常談紅絲絨也常不求甚解,稍不留神就同它最真實的樣貌擦身而過。
雖說誕生起源有數不清的版本,但迄今為止被公認的仍舊來自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而這第一層誤會,恰恰就是蛋糕紅色的來源。很多商家為了方便,直接在黃油磅蛋糕中加入食用色素,稍「用心」一點的會選擇紅麯粉,這種由大米發酵而成的物質也不會改變蛋糕的根本形態。因此無數人在吃過「冒牌貨」之後就開始了滔滔不絕的抱怨,也無怪乎它日積月累,還多了一個「好看不好吃」的名號。
根據華爾道夫公布的配方,最正宗的紅絲絨蛋糕其實要拜甜菜(beet)所賜,正是這種美國隨處可見的沙拉菜標配,煮爛榨成汁才是寶。跟網絡上盛傳的紅麯粉不同,甜菜汁能夠讓蛋糕水分更多更蓬鬆,與無糖可可粉混合,誘人的深紅色直抵人心。口感上毫無紅麯粉的微酸,取而代之的是甜菜的自然清甜,細品之下,綿密入心。所以也有雜誌說,紅絲絨蛋糕,其實是偽裝成紅色的巧克力蛋糕。
蛋糕上面一層乳白色的塗層,最開始是普通的黃油糖霜,後來經過演變,奶油奶酪逐漸站穩腳跟,驚艷出場。上層扎實的奶香跟下層細滑濕潤的蛋糕合二為一,配一杯紅茶或咖啡,此後美好再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