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紫僖演繹Karen十分投入
進入石硤尾的賽馬會黑盒劇場之前,我其實有一點猶豫,因為從宣傳資料顯示火鍊劇團是一個新進小型團體,其創作劇《戀人未滿》是有關一男一女三十多年來的愛情故事。如此題材其實並不新鮮,表演效果完全端視演員的演技,以及導演如何作出細緻鋪排。《戀》劇由資深導演李銘森領導一班年輕人演出,實際效果卻令人有意外驚喜。
時光流逝 春夢無痕
聯合編劇梁鎰康和李紫僖筆下的Karen和Wilson,是一對從中學開始相識和相交的男女。青年時代,二人因為懸殊的家庭背景,故此雖然互相友好,但卻並未開始產生感情關係。Karen來自草根階層,父親有暴力傾向,Karen及母親不時遭父親拳打腳踢;Wilson的家境較富裕,令到Wilson自小心高氣傲,目空一切,更不知道生活艱難,並未懂得為前途而努力。
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生命軌跡卻從中學時代開始糾結相纏。不過,劇本並沒有着意交代二人的性格特徵,又或二人到底為何互相欣賞、鍾愛對方。由此可見《戀》劇並不是一個典型的愛情故事,劇本的重點是時間對生命的影響,就如俗語所雲:「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劇本結構表明了編劇的意圖。全劇以明確年份作背景,先是交代兩個主角在二○一八年於Karen好友的婚禮上重新相好,然後便是一幕又一幕時光倒流,例如二○○八年舉行北京奧運、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襲港。編劇並非刻意展現時代變遷和社會變化,但是兩位主角在不同時期,都因應着客觀環境而影響到二人的關係。例如Wilson在金融風暴時期遭到極嚴峻的經濟困難,令他一度萌起輕生念頭,Karen雖然予以開解和關懷,但仍沒法幫到Wilson,致令二人的距離一度疏遠。往後下來,劇情一直倒敘至二人在一九八七年於課後如何認識,劇末則回到當下光景,Karen意外身亡。三十多年的交織往來,最終似是一場無痕春夢。
方寸空間 展現張力
全劇表述的時間背景,令人物的生活似水流年。除了兩位主角之外,另有其他出場或未有出場的角色,補足了主角的生命空間。例如Karen曾經共賦同居的Robert,雖然年輕時吊兒郎當,但卻對Karen忠心愛慕。劇情另提及Karen及Wilson的父親,該兩個角色都沒有登場,但也能令觀眾產生聯想。編劇在一些細節上花了心思,例如Karen慣性地使用電子錄音筆記錄感想,成為了角色的外在串連動作;Robert鼓勵Karen致力寫作,不時以揮動高爾夫球棒的動作為象徵,原來是鋪排Karen當年曾經被愛打高爾夫球的創作公司老闆奚落。凡此種種,全劇的細節不乏趣味,角色的個人深度雖然不足,但就像滾滾紅塵裏的痴男怨女,經歷世情輾轉但未能修成正果,不無遺憾。
黑盒劇場的方寸空間,並未影嚮導演處理全部十八個分場的劇本。從第一場融入現場觀眾於婚宴場景當中,導演已經善用小劇場的環境來強化人物的親密關係。此外,導演對於角色的台詞處理亦運籌帷幄,Karen在婚宴上臨時出任司儀向賓客(觀眾)演說的長台詞,便在導演流暢的調度下輕鬆演繹;Karen在三十歲時產生結婚的意欲,在獨白時由群眾演員配合派發喜帖的動作,亦令到視覺場面生動活潑。導演亦善用黑盒劇場後方的空間,令到場景產生深遠的距離,讓角色的行動可以建構張力。對於大部分對手戲,不論是Karen與Wilson或Robert,往往都能在傢具裝置之下,將二人的感情關係細緻彰顯。馬文海設計的簡約布景,亦配合着導演對於時光流逝的整體構思。燈光效果映照在布景上的個別數字,又或由群眾演員拿着道具氣球字體來呈現年份,都是有意識地配合着演員的表演,整體傳達劇本的主旨。
演員方面,聯合編劇李紫僖同時飾演女主角Karen,幾近從頭到尾擔綱全劇,對於角色十分投入,令觀眾信服,演說台詞的技巧不俗,演繹角色的中年與青年時期亦塑造出分野,讓觀眾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心境變化。
圖片:黃國輝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