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業界心聲/冀推進政策扎實落地

時間:2024-11-27 05:01:46來源:大公报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 唐英年

  上月公布的《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明確支持管理局領頭建設香港文藝創意產業鏈和推動文創旅遊。憑藉西九文化區作為世界級文化藝術樞紐,以及文化和商業綜合發展項目的獨特優勢,管理局未來數年將會推出一系列措施配合落實施政報告和《藍圖》中提出的願景和方向,致力建立香港完整的藝術品交易生態圈、推廣西九文化區為國際文創商業盛事的首選場地、加強輸出文化藝術創意項目,以及將文化區打造為文創旅遊的必訪地標。

  •立法會議員 馬逢國

  今次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針對業界一直存在的問題而去考慮。希望政策可以在落地性方面多加體現。

  •立法會議員 鄭泳舜

  相信落實建議措施,將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級的文化創意之都及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可把本地文藝創意產業推至新的發展台階。建議在弘揚中華文化、發揮西九文化區的品牌效應功能,完善產業生態圈方面,可考慮引入私人機構支援藝術文化項目,給予稅務優惠。並建議資助跨影視創作團隊,開發串流平台內容及拍攝劇集方面,可製作香港美食及廚藝大賽節目作招徠,向全世界推廣香港是中華廚藝及國際美食之都的特色。

  •話劇導演 毛俊輝

  藍圖全面介紹了香港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尤其是「一本多元」的目標。我很認同以中華文化為宗,展示香港的獨特性亦同樣重要。不過如何落實及執行方面似乎還欠具體化,例如業界如何與私營機構和贊助者聯繫?怎樣謂之已展開?業界需要更清晰的指引。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胡恩威

  今次提出的有關場地問題,其實可以更加進取開拓。縱然是在工廈表演節目,或者開設劇場空間,也會面臨租金和租期的難題。本地的文化產業發展長期受困於場地不足問題,其所發展的藝術項目都並非眼前一朝一夕就可見到的收益,需要的是一個長期且穩定的發展環境,其實本地除了工廈等場地之外,還有很多可供選擇的空間,譬如在社區的公共空間、公園等,都可以打造藝術空間,西九文化區也可為本地中心藝團或者藝術工作者,提供專門的文創產業空間等。

  •香港非凡美樂總經理兼合唱總監 梁笑君

  十分歡迎針對表演藝團設置的「進出機制」,讓具實力的中小藝團有上游的機會,是一次十分重大的突破。一直以來,香港都並非只有九大藝團,此舉有助增進業界的良性競爭,令從業者看到前行的希望,也能激勵大家繼續前行。我希望,「進出機制」的評選可以公開公正進行,拓展評選人數,並留意到藝團在國際藝術市場上獲得的肯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