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梵高文化遺址基金會推出NFT

時間:2022-11-02 04:24:13來源:大公报

  圖:「梵高39 NFT系列」日前在香港發布。

  【大公報訊】記者徐小惠報道:荷蘭布拉班特省,梵高的家鄉,那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農民的作息、當地人傳統的純樸生活,都曾深深打動梵高成為他創作之源。由梵高文化遺址基金會認證的「梵高首個基金會認證數字藏品系列 VG39」(「梵高39 NFT系列」)之首輪藝術藏品日前在港發布,希望以創新技術推動藝術文化鑒賞,籌募資金用於文化遺產保育以及連接與栽培香港和各地的藝術人才。

  展現梵高對自然的熱愛

  作為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代幣,NFT(非同質化代幣)因其可代表數碼資產和代幣化的現實世界資產,正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藝術市場。本次「梵高39 NFT系列」推出世紀和千禧版NFTs,系列的策劃人和主創藝術家Tomas Snels在梵高家鄉布拉班特省帶領15人的創作團隊,從梵高家鄉的39個文化遺址地標結合其背後的故事創作而成;透過現代多元化的媒介工具,來表現梵高對大自然的熱愛。

  其中,由6個文化遺址延伸而來的6款數字藏品會分別鑄造成3款世紀限量版NFT,每款50份,分別標誌着在Zundert梵高的故居;梵高教堂和教堂司事的房子;可在香港初創科技公司「賞創科技」旗下第一個Web3應用平台Appreciator.io分階段認購。

  另外3個數字藝術作品會鑄造成3款千禧版NFT+實物藏品,標誌着梵高名畫中《吃土豆的人》的遺址、在Nuenen的梵高教堂、教區牧師長住所。千禧版中的實物藏品內附上由梵高家鄉出產的胡楊樹的手工製木盒,當中包括3D打印鍍銀的樹葉飾物一枚、VG39系列書一本、梵高文化遺址基金會頒發的證書一份。

  梵高文化遺址基金會總監Frank van den Eijnden認為這些數字藝術藏品NFT反映梵高的不平凡的一生,「從今次NFT藝術藏品系列的發布,我們可以接觸到新的鑒賞者客群,他們通常是年輕,熟悉數碼科技,熱愛創新,希望能與他們有更深入的共通話題,卻毋須受地域限制。」 圖片:大公報記者徐小惠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