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庫布其精神:將生存威脅變為發展機遇

時間:2022-03-28 14:13:05來源:環球人物網

  —— 為《大漠流金》一書所作之序言

  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堪稱當今全球最偉大的生態環境建設成就之一。通過艱苦卓絕而靈活聰慧的不懈努力,庫布其人民把這片死亡之海變成了生命綠洲。而庫布其精神的要義,就是把沙漠看成機遇而非威脅。

  中華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人們對故鄉的深切依戀。在《被土地束縛的中國》一書中,社會學家認定中國人夜以繼日地為呵護腳下這方熱土而不懈奮鬥。而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見證了諸多王朝的興衰,無疑被視為中國的「母親河」。

  庫布其正是這種母子關系的重要註腳。

  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境內。「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弦」,黃河在此處西面、北面和東面三面環拱,狀如懸於杭錦旗和達拉特旗上方的一把弓,庫布其南緣的沙漠則形如此弓之弦。清朝前期,此處也曾樹木繁茂,水草豐美。清朝中期之後,燒草開荒的種植業導致草場退化,荒漠侵襲,此地始被稱為「死亡之海」。延宕至20多年前,庫布其沙漠已成為中國第七大沙漠,京津冀地區沙塵暴的主要源頭。

  然而,到我首次訪問庫布其時,這裏已成為群沙環抱中的一片生機盎然之地。

  親見千萬中國人如何把乾涸荒涼的艱難困苦之地變為繁榮多元的興旺發達之所,我由衷感佩。

  我曾去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等多地沙漠,還從未見過如庫布其這般成功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各大洲的人民都能綠化沙漠,但庫布其生態治理的規模和程度仍然拔群,可謂奇跡。

  庫布其的成功有何奧秘?在與庫布其人民的交流中,我知道並沒有什麼奧秘,有的只是智慧與汗水。為達成所願,人們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當地企業億利集團開拓創新,用政府、企業、民眾多方攜手的市場化手段合力治沙。

  在綠染庫布其的壯闊篇章中,王文彪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他生長於斯,用行動證明了只要善待大地母親,大地母親就會善待其上的子民。

  王文彪生於杭錦旗的普通家庭,卻說自己有三位母親:親生母親、祖國母親和大地母親。他曾立誓要照顧好她們,並將一生都奉獻於此。

  在童年,王文彪曾為沙漠與飢餓所困,並渴望綠染大漠,免於飢餓。早晨醒來坑上有沙,吃飯時碗裏有沙,沙漠阻隔水電,阻塞交通,阻礙醫療教育,甚至導致飢荒失眠,生活充滿絕望。

  和他的先輩們長大後遠赴異地他鄉尋求生計不同,王文彪把自己看作庫布其的孩子,決心堅守於此,改變他腳下的這片沙漠。如他所說,兒時的夢想已融入他的基因,成為其矢志不渝的畢生追求。

  1988年,王文彪接手了杭錦旗鹽場,首先要面對的挑戰就是不斷侵襲鹽湖的滾滾黃沙。他與同事們艱苦奮戰,竭盡所能,修築穿沙公路,投入一大部分收入與人力治沙種樹,千方百計促進生產,維持生活。

  治沙事業剛起步時並非盡善盡美,但他們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王文彪創立的億利集團,成為庫布其弓弦上一支穿雲之箭。曾經年少、意氣風發的王文彪,也因其能催人奮進而成為企業領袖,成為世界治理荒漠化的領軍人物。如今,王文彪的億利集團已涵蓋醫療、環保、清潔能源、農牧業和旅遊業。

  億利集團是治沙先鋒,但早已意識到作為一家企業,也必須從沙漠中開發商業價值。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治沙行動中,90%的貢獻是億利集團做出的。顯然,僅憑一腔熱血不能實現綠富同興,而必須在治沙進程中不斷創造價值。

  2017年,我很榮幸地授予王文彪「地球衛士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為綠色事業不懈奮鬥的一生。

  截至當年,庫布其累計吸收二氧化碳1450萬噸,製造氧氣1830萬噸,價值68億人民幣;億利集團在庫布其項目中實現的水土保持效益價值244億人民幣。

  庫布其人民讓庫布其模式成為綠富同興的共贏之舉,發展經濟與生態建設的共榮之策。

  庫布其奇跡為沙區人民增加了三類收入來源。

  第一類是種植耐旱的沙漠作物。例如,億利的甘草種植就對企業、種植者和環境都大有裨益。億利集團得到經濟價值,當地百姓獲得種植經驗和穩定收入,環境也因植物的固沙肥土效應而得到改善。得益於種植技術的提升,甘草產量大幅增加,不僅讓更多當地農牧民受益,而且讓荒沙在兩到三年內變為了沃土。

  第二類源自適於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遼闊沙漠。庫布其已經建設了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廠,可以為庫布其周邊的河北及其他地區供應電力,未來還有繼續擴容的潛力。在乾旱地區發展新能源,可以廣泛用於農業灌溉、家庭生活和電動汽車,此番景象令人無比欣慰。

  第三類收入來源是旅遊業。庫布其周邊不乏內蒙古與周邊省市的人口聚集之地,旅遊業可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中國已取代法國,成為世界旅遊首選地,未來可期。

  我曾帶我十幾歲的孩子去過庫布其,他對那裡豐富的遊樂項目所折服:沙漠宿營、騎駱駝、騎馬、駕駛沙漠卡丁車。那裡有美味可口的各式中式菜餚和蒙古國的美食,例如傳統的蒙古羔羊搭配沙漠種植的蔬菜。

  通過發展沙漠種植、旅遊業和太陽能等一系列舉措,三分之一的庫布其沙漠得以綠化,逾10萬農牧民脫貧致富。我能親自見證億利集團庫布其模式的成功,是一件幸事。這也說明,政企合作能夠兼顧創造利潤與持續發展。

  內蒙古庫布其取得的重大成就,正是習近平主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鮮明佐證。這個論斷源自習主席在浙江的經驗,證明創造財富與綠色發展之間是可以互通互促的,這也在中國的其他地區得到了驗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近期報告顯示,與公眾認知不同,地球表面越來越綠。這要歸功於中國,歸功於內蒙古庫布其,歸功於新疆、甘肅、河北這些區域的大規模植樹造林。這是對中國的巨大貢獻,也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早期,在發展與環境保護領域主要是向世界學習。但如今形勢發生了逆轉,中國已做出多項成功實踐,世界可以反過來向中國學習,庫布其奇跡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治理京津冀及周邊城市的大氣污染、在江蘇和浙江試點「河長制」、推動蘇州和深圳等地綠色發展等戰略,無一不值得向世界展示。

  中國應當引以為豪,並通過「一帶一路」等合作平台與各國交流成功經驗。

  我期待看到未來更綠色、更繁榮的庫布其,看到生活在「母親河」流域的居民們有更多笑容。

  「庫布其模式」的獨特性在於開拓創新和堅持不懈的統一,背後是對地球母親的深摯情懷。我們應該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地球上的其他地區,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弓弦精神的巨大能力,幫助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荒漠化地區進行生態修復。畢竟,全人類同為地球母親的兒女,善待她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本文作者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理事會聯合主席、聯合國環境署前執行主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