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光影重現五〇年代星港往事

時間:2021-05-06 04:24:14來源:大公報

  圖:太平山下的德己立街行人熙來攘往,由李福志拍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亞清報道:上世紀五○年代的香港是什麼模樣?一場名為「1950年代攝影作品展:瑪喬麗.多格特鏡頭下的新加坡 李福志鏡頭下的香港」的展覽現正於香港(銅鑼灣信和廣場三○五室)舉辦至五月底,在兩位二○年代出生的攝影師的約六十幅作品中,感受五○年代香江與獅城的故事。

  香港與新加坡在一九五○年代同樣經歷蛻變,香港迎來經濟轉型,新加坡邁向具本土特色、由本地人創領的將來,而攝影師李福志和瑪喬麗.多格特(Marjorie Doggett)即在那時拍攝着各自身處城市。展覽策展人、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創辦人艾思滔(Edward Stokes)也是攝影師、攝影歷史專家,他說:「這次展覽既是呈現當時兩地城市面貌的對比,也是紀念兩位已故攝影師。」

  「一次偶然我向李福志買了他的相片,那時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後來在朋友介紹下再次見面,我才知已見過他。後來我亦時常拜訪他。」艾思滔說。「李福志並非專業攝影師,對他來說,攝影不是理想,而是生存方式。」

  李福志生於新加坡,一九四七年,二十歲的他做起海員,同年移居香港,投靠一位經營影樓的表親並學習攝影,翌年起在山頂為遊客拍照和兜售相片,其後成家,一生靠攝影養家生活。此次展出的李福志作品中,有德輔道、中環和軒尼詩道的街頭面貌,也有長洲海旁、元朗平原稻米種植、客家村落等鄉郊風情。

  瑪喬麗的鏡頭下,則是紅燈碼頭拱道下的富麗敦大廈、萊佛士書院、新加坡河兩旁的特色倉庫,還有哥烈碼頭的十九世紀建築物。「瑪喬麗在倫敦長大,曾受一位鄰里藥劑師的薰陶而愛上攝影,戰時曾做護士。一九四七年,她與未婚夫維克多移居他服役時曾駐守的新加坡,五○年代隨着新加坡文化藝術復興,二人活躍於藝術圈。」艾思滔說。瑪喬麗曾編匯新加坡影集《Characters of Light》,展示所拍攝的眾多有保育價值的建築。

  展覽免費參觀,早上十時至下午五時開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