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見樹亦見林」關注環保

時間:2019-07-24 03:24:00來源:大公報

  圖:圖左三幅作品為何兆南《樹的留白》攝影系列 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報道: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正舉辦展覽「見樹亦見林」,以「山竹」颱風過後的香港為切入點、結合亞洲協會現有的自然生態進行敘述,通過一系列海內外藝術家和音樂家的作品,闡述城市與大自然的關係,呼籲觀眾關注環保議題。展期至九月八日。

  反思城市與大自然

  展覽通過繪畫、雕塑、裝置及影像等作品的立體呈現,以多感官的藝術作品反映香港的林木和環境狀況。策展人黃熙婷向記者介紹:「去年『山竹』吹襲香港,對城市林木造成嚴重的影響,身處半山位置的亞洲協會也損失了數株珍貴的樹木。我們在此啟發之下籌備該展覽,強調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融的關係,及保育環境生態的迫切性。」展覽邀請了十位本地和海外當代藝術家參與,當中六件作品是以本地生態環境為主題的全新委約創作。

  參展藝術家包括:何兆南(香港);曲倩雯(香港);鄧啟耀(香港);「樹後生活」(2008年成立,香港);James Prosek(美國);Haley van Oosten(美國);楊沛鏗(香港);Sally Bunker(英國);納堤.尤塔瑞(泰國)及「Allora&Calzadilla」(1995年成立,波多黎各)。此外還會在展場舉辦室內音樂系列「頌樹詠林」演出,由本地作曲家鄺展維及陳楚珊創立的Project 21st策劃。

  何兆南的《樹的留白》攝影系列,通過鏡頭記錄了「山竹」颱風過境後一片狼藉的香港街道,屹立的高樓大廈和倒塌的樹木形成強烈對比,令人反思城市和大自然的共存以及人類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曲倩雯通過近五分鐘的動畫作品《植物學哥倫布》,講述植物學與十六至十九世紀間大航海時代間的微妙關係。

  用仙人掌演奏樂章

  James Prosek創作的十六米壁畫《香港動植物生態》,以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為基礎,畫下了在這裏出現過的動植物,豐富的生態讓人感到驚喜,觀眾欣賞完該件作品後還可嘗試在這裏尋到壁畫中動物的影蹤。而植物繪畫家Sally Bunker在香港實地寫生,繪畫了過百種香港的植物,這些作品不但細膩地繪畫了花朵和果實,還包括「樹皮」放大的細節。

  以Sally Bunker的多件作品為背景營造出半開放的空間,亦是展覽期間將會舉辦音樂會的場地。這些音樂以「樹木」和「大自然」為靈感。重點樂曲包括鄺展維的原創六人合奏曲《Lacrymae》,由本地古老榕樹遭砍伐的事件而啟發創作;同時亦會上演由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以仙人掌作樂器演奏的獨特樂章《Branches》。展覽「見樹亦見林」由唐凱琳及黃熙婷合作策展,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麥禮賢夫人藝術館舉辦,免費向公眾開放。

  「見樹亦見林」是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辦的「尋林覓趣」夏日藝術文化計劃的項目之一,透過跨界的活動加強公眾對森林保育的意識,亦以藝術展覽、音樂演出、社區工作坊和生態導賞團等節目,探討樹木對本地文化、歷史和環境的重要性。活動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位於三英畝的熱帶雨林會址內舉行,定期教育活動包括「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古蹟×樹木導賞團」等,更多展覽及活動詳情可瀏覽官方網頁asiasociety.org/hong-kong/。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