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兩地文化發展優勢互補 1+1>2

時間:2019-07-02 03:03:05來源:大公報

  圖:演藝學院將組團考察大灣區,為學生打開發展渠道\受訪者供圖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二年,以國家作為依託,香港薈萃中西文化,港人擁有國際視野,無往而不利。在「一國兩制」下,中央政府一直推出多項惠港政策和措施,包括:今年二月中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再次關注電影、粵劇等藝術的發展;去年八月國家藝術基金出台政策,向在內地工作學習的港澳台藝術工作者開放項目申報等,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周振基在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充分肯定這些政策與措施,他相信香港與內地在文化、藝術、影視及教育的發展上始終優勢互補,並將繼續發揮1+1大於2的作用。\大公報記者 謝敏嫻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依然保持着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中西文化交匯,港人擁有與生俱來的國際視野,易於融入不同地方的在地工作,社會適應能力強是他們在國際環境無往而不利的先天條件。

  取長補短 機遇不斷

  「正是如此,於本地文藝工作者而言,他們既有扎實的中國文化根底,又能融合香港的創意,以及對西方文化的領悟和觸覺。他們善於取長補短,機遇不斷。」周振基認為,香港的空間始終有限,內地很大,是一個廣闊而良好的市場。「我鼓勵藝術工作者應該真真正正走進內地不同城市,了解不同界別的思維方式,尋找並開拓全新的發展空間。」

  周振基師從粵劇名伶林家聲,又曾擔任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及粵劇發展基金執行委員會的首屆主席,對粵劇的發展與傳承感受良多。在他看來,內地和香港的粵劇藝術特色和發展各有不同,各有優勢。港式粵劇演出很生活化,形式和內容較貼地;內地比較規律化,粵劇學生自小在唱做唸打的基本功打下扎實基礎,這方面香港也在跟上。

  認識政策 始於溝通

  談及兩地如何優勢互補,周振基表示:「演藝學院正在大灣區開設一些課程,一方面希望將港式粵劇推廣到內地,另一方面把內地的優秀演員招聘到香港,經過訓練和融合,更有助於香港的粵劇傳承。」演藝學院的學科涵蓋戲劇、舞蹈、音樂、電視電影、舞台設計、中國戲曲等,問及相關政策如何惠及學生,他透露演藝學院計劃在九月組織代表團走訪大灣區,參與的有各院長以及落手落腳的前線人員,「我建議他們去完之後需要開發實際的項目,讓學生去認識、了解和交流,建立聯繫,爭取未來有發展的機會。我覺得這樣的實踐更重要,才可真正打開渠道,對任何政策或措施的認識,都是始於溝通。」

  至於將來的發展計劃,周振基認為香港大部分人都講廣東話,在本地需要更多更普及的推廣工作,尤其在學校和年輕人中普及,讓他們認識粵劇並非老土的藝術,同時劇目的演出時長亦應時代變遷而調整,比如兩個小時更為合適。「劇本盡量簡化,貼近時代的內容要突出,還要為觀眾導賞。粵劇欣賞除了唱做唸打的功架,也有從中國文學、歷史角度探討,它並非純粹的舞台藝術或曲種,而是集燈光、布景、服裝等綜合藝術。全面從粵劇本身的元素出發,慢慢讓市民認識和接受,才能談論傳承。」周振基補充道。

  加強解讀 提供便利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二年來,中央與香港特區政府為復興港產片不遺餘力。自二○○三年CEPA開放利好,近年香港與內地可謂「合拍就是雙贏」,越來越多的香港影人進入內地市場,讓兩地合作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演藝學院的電影電視學院亦不遑多讓,人才輩出,不少畢業生投身內地影視行業謀發展,亦在內地影視比賽屢次獲獎,包括二○一七年第十二屆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分組賽、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短片大賽、第二屆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短片競賽單元)等。

  今年四月中,中央政府同意五項電影放寬措施,進一步深化惠港政策,其中包括香港電影人在參與內地電影業製作不作數量限制、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及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取消收取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等。周振基認為,這些對電影工作者來說都是福音,相信只要加強解讀,這些措施能為有志人士提供更多便利。「有關機構應該行多一步、落到實處,多做一些貼地的宣傳,比如簡單的單張,清楚列明如何申請、何處申請、申請條件、多少限額等問題,大家就一目了然。肯定有不少感興趣的人想深入了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