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機械之魅靈」構建賽博空間

時間:2019-06-12 03:13:11來源:大公報

  圖:《KARL'S FISH'n CHIPS-NUMBER 1》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密密麻麻的電子元件、猩紅色燈泡、三維模型……在工廈林立的葵涌看到這樣的個展,不由聯想到日前大熱的動畫片《愛,死亡和機器人》及若干年前那部《攻殼機動隊》,同樣探討人與機械關係,同樣能找出大量香港地景,繁複華麗的巴洛克式點綴,拼貼出一塊「賽博空間」,展覽名為「機械之魅靈」。該展覽即日起展至七月三十一日,地址位於KC100藝術空間。

  巴洛克式數字空間

  展出的作品全部來自加拿大藝術家利馬天(Martin Riese),時間跨度由一九八六年至今,部分作品如《AMERICAN BEAUTY-NUMBER 1》,畫面布滿重複的瑪麗蓮夢露形象,可以明顯看到安迪華荷(Andy Warhol)對Martin的影響。Martin坦言,早期作品靈感的確來自安迪華荷,同時,也受到電影導演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以及超現實主義攝影師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的啟發。

  「當代有個口號『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我從未完全接受。」Martin說,他傾向於論證周圍世界的無限性與複雜性,作品多採用三維拼貼,搭建虛擬的數字空間,充滿巴洛克式點綴,在他看來「more is more」。

  哲學解讀港味元素

  加拿大皇家空軍飛行員、建築設計師的經歷,讓Martin深深着迷於人與機器的關係,有合作,有反射,也有對抗:「電子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採用『機器學習』和『機器智能』的速度,電子是人與機器之間的轉折點,但它們可以被修飾和操縱。」在巴洛克式3D拼貼作品《KARL'S FISH'n CHIPS-NUMBER 1》中,Martin嵌入超智慧電腦「哈兒」(HAL 9000)的一對攝影眼,該形象出自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導演寇比力克讓人工智能「哈兒」殺死人類,似乎預示着人工智能與人類「終有一戰」,Martin認為關鍵在於「誰在主導」:「我們應當小心,事實上人類無法真正創造新的生命,只能傳播現有的生命形式。」

  Martin將宗教作為一種哲學融入創作,《Electric Way Finder 1》、《St. Peter's Bologna 2》中能看見天主教堂、佛像、曼陀羅、風水羅盤等宗教元素。作品中還出現大量香港景觀,如低空飛過九龍的飛機、山海樓、賣魚小販、燒味店、中藥舖,福祿壽神像,Martin指着畫面中的「念慈菴枇杷膏」,笑言在香港已生活逾二十年,對各式店舖都不陌生,並且很信服中醫藥的療效。

  圖: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