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亞洲首建藏書票資料庫網站

時間:2019-04-17 03:18:16來源:大公報

  圖:熊美儀(左起)、Kendall Crilly、周偉立、吳秀華、鄭浩彤出席開幕禮

  【大公報訊】記者李亞清報道:藏書票用於貼在書本封面內外,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誌,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製作,但其具有藝術價值。繼「香港藏書票協會成立三十周年暨電腦藏書票展」開幕之後,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圖書館和視覺藝術院在浸大區樹洪紀念圖書館舉辦「到此票遊」藏書票展,展出約六十幅由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捐贈的藏書票,以及視覺藝術院學生製作的藏書票精選作品。同時亦舉辦名為「消失中的藝術:藏書票與香港」的網上藏書票圖像和文獻資料庫發布會,此為亞洲首個藏書票圖片和文獻資料庫網站。

  詳細介紹800張中外作品

  策展人兼浸大視覺藝術院研究助理教授吳秀華表示,「消失中的藝術:藏書票與香港」研究計劃由浸會大學圖書館支持,希望透過建立一個由香港藝術家和收藏者製作及收藏的資料庫,記錄和編寫香港藏書票歷史。她展示資料庫網站時道:「此資料庫有超過八百張來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藏書票圖像,每件作品都有詳細介紹,經數字化存檔和圖像分析後,方便使用者搜尋和瀏覽。此外,亦包括藏書票的定義、歷史、技巧及展覽的資訊和分析等,旨在推廣這種幾近面臨消失的跨文化藝術,並為對其有興趣的人士或研究提供一手文獻資料。」網站另呈現諸多相關分析,比如透過主要題材的文字雲圖像顯示,女性是藏書票中最常出現的形象,隨後則是男性、裸體、花、鳥等。

  籲大眾關注身邊的藝術

  策展人鄭浩彤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到此票遊』的概念,與學生遊覽、考察和研究香港各社區內的公共藝術相呼應,他們的研究成果都呈現在其藏書票中。通過研究和訪問接觸大眾,學生不僅了解了香港的社區藝術,更通過展覽和社交媒體(#hkbubookplate),向大眾分享他們的作品,最終希望提高大眾對身邊的藝術文物的關注。」

  他續介紹,是次展出的捐贈作品來自餘元康、熊美儀等藝術家。而修讀二十世紀藝術課程的學生作品,運用中國傳統繪畫技巧或使用電腦軟件製作而成,兼具抽象與具象,他舉例道:「學生李思穎以九龍公園雕塑廊中的『一個人』為靈感,表達『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感受;學生莊棓喬取材位於中環的太極雕塑,作品中的人物好似在做瑜伽,幽默而具創意。」

  為鼓勵學生創意,浸會大學今次評選出五名獲獎學生作品,由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浸大圖書館館長Kendall Crilly為他們頒獎。此外,參展藝術家鄭大戈開幕禮當天即場示範藏書票製作過程,為大眾展示及講解這一獨特文化。

  出席開幕禮的嘉賓還有香港藏書票協會主席熊美儀、香港藏書票協會副會長熊愛儀。「到此票遊」展由創新服務學習中心支持,展期至八月九日。資料庫網站(digital.lib.hkbu.edu.hk/bookplate)向公眾開放。

  圖片:大公報記者李亞清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