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藏書票協會30周年展

時間:2019-04-04 03:17:50來源:大公報

  圖:熊愛儀(左起)、餘元康、林美珍、熊美儀出席展覽開幕禮並剪綵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徐小惠報道:很多人恐怕還沒有聽過何謂藏書票,這是一種小型的版畫,用來貼在書本封面內外,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誌。香港藏書票協會踏入第三十年,繼前年在香港嶺南大學辦展展出一眾藝術家創作的傳統藏書票後,如今再次於香港嶺南大學鄺森活圖書館舉行「香港藏書票協會成立三十周年暨電腦藏書票展」,展出三十多位創作者使用電腦軟件設計的二百多張藏書票。展期由即日起至五月二十四日。

  色彩斑斕 中西結合

  展覽開幕儀式上,香港嶺南大學鄺森活圖書館館長林美珍致辭說,是次為嶺南大學第二次舉辦藏書票展,現場展出的藏書票大部分由香港本地藝術家創作而成,呈現出色彩斑斕、中西結合的特點。今次是世界首次以電腦藏書票為主題的藏書票展覽,香港藏書票協會會長熊美儀則詳細介紹了藏書票發展的歷史,她說:「藏書票有五百年的歷史,比郵票還多三百年,由於此前它是貴族的藝術,因此尋找展品的過程對我們而言很困難。」

  藏書票源自十五世紀的德國貴族家族徽誌,一般加上自己名字和拉丁文「EX─LIBRIS」字樣作為標記,顯示擁有者的尊貴身份。發展至今,成為愛好者收藏和文化交流之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研究教授吳秀華談起藏書票在中國的發展時道:「藏書票於民國時傳入中國,葉靈鳳、魯迅和郁達夫都是民國最早一批藏書票愛好者和推廣者,其中葉靈鳳更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香港設計藏書票,另一位本地畫家梅創基更是首位將藏書票引入香港並教授製作藏書票的藝術家。」

  地標設計彰顯本港特色

  傳統製作藏書票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手繪、版畫等,伴隨科技進步,現在更出現使用電腦製作的藏書票。

  「以往的藏書票多為版畫,因是手工設計,故十分考驗創作者的藝術功力,但今次首度展出的電腦藏書票,主要是想告訴一眾藝術愛好者,即使沒有很好的美術功底,依然可以通過電腦軟件設計自己的電腦藏書票,從而令更多市民參與並設計藏書票,以達到推廣目的。」吳秀華續表示:「藏書票在東歐最是流行,近年內地也有人收藏,但在香港卻是一眾十分小眾的藝術─港人生活空間狹窄,不會有太多空間擺放實體書,而電腦藏書票的出現,讓我們思考,未來會否有一種將電腦藏書票擺放進電子書中的可能?」

  是次在嶺南大學展出的電腦藏書票涉及領域廣泛,參展藝術家或拍一幅照片而製作藏書票,或掃描自己的手繪版畫進行電腦效果加工,都在盡力拓展更多題材和創作方法。其中,吳秀華在作品中引入農曆通勝的設計理念,以春秧街電車總站、紅磡海底隧道、維多利亞港、銅鑼灣時代廣場為內容,設計四幅電腦藏書票,彰顯本港地標特色;Steven Choi的電腦藏書票作品《陋室五月》系列,呈現電子摺疊卡片式的設計效果,畫面洋溢盎然春意,十分應景。

  出席開幕禮並擔任主禮嘉賓的還有:香港藏書票協會創會會長餘元康、香港藏書票協會副會長熊愛儀。

  除卻香港嶺南大學展覽之外,香港藏書票協會還分別於即日起至六月十五日、今日開始至八月九日,分別在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和香港浸會大學區樹洪紀念圖書館舉辦「情牽方寸 國際藏書票展覽」、「到此票遊 藏書票與香港」。\ 大公報記者劉毅、徐小惠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