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名伶領唱延續南音薪火

時間:2019-03-06 03:18:16來源:大公報

  圖:發布會上,嘉賓合照\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報道: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中國音樂研究中心、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主辦的「《大鬧廣昌隆》香港文化瑰寶系列之八唱片發布暨南音演唱會」日前在戲曲中心大劇院舉行,邀來阮兆輝、陳志輝、陳祖澤、梁凱莉、文華、靈音、陳志江等一眾名家演唱,還會有高潤鴻、鄧坤、盧偉國、余少華、何耿明、陳國輝、袁恩排、陳子晉、「一才鑼鼓」等藝術家拍和。全場滿座,喝彩聲不斷,演出後戲迷大排長龍選購唱片。

  18區巡演保育傳統藝術

  廣東南音,始於清末,又被稱為地水南音,是以廣東話表演的傳統說唱曲藝,多由瞽師或師娘(盲人樂師/歌女)自彈自唱來說故事,多以箏、椰胡和板等伴奏,二十世紀初盛行於珠江三角洲,最初常見於茶樓、妓院裏表演。五十年代初香港電台邀請瞽師杜煥(一九一○至一九七九年)在節目中唱南音,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隨着電台廣播轉而播放西方流行曲為主,南音逐漸衰落。中大中國音樂研究中心曾出版七輯「香港文化瑰寶系列」杜煥南音專輯,《大鬧廣昌隆》是該系列的最後一輯。民政事務局署理局長陳積志致辭時說,南音於二○一七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年一月起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與青年藝團「一才鑼鼓」合作為期十八個月的「南音遊記——行到邊.唱到邊」展演計劃,遊走全港十八區,還為每一個區撰寫曲詞,用南音細說社區的歷史和文化。

  中大校長段崇智表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榮鴻曾偶然欣賞瞽師杜煥的南音演唱,後在一九七六年於香港富隆茶樓為杜煥現場錄音,保存了其藝術,亦重構日漸消逝的南音表演場地,這對學術研究甚有啟發。中大中國音樂研究中心從二○○七年開始發布這系列專輯,對南音推廣不遺餘力,如今南音從民間茶館走進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上演,為南音發展史寫上新篇章。

  何世柱聽南音追憶父親

  何耀光慈善基金一直贊助和支持該系列唱片發布,基金會主席何世柱憶述:「家父何耀光生前熱愛南音,七十歲後每年生日宴專程請杜煥到家中表演。當年吳瑞卿、榮鴻曾和陳志輝來找我幫助傳承南音,我與家人都一致同意,相信做好了這件事深有意義,如今再聽南音演唱也給我們一個紀念父親的機會,回想起二三十年前與他一同欣賞南音,共享天倫時光。」

  以唱粵曲為業餘愛好的伍小姐,演出中場休息立馬選購了兩張《大鬧廣昌隆》唱片。她表示曾在公開大學的粵曲課程學習,有些粵曲的曲牌是南音,因此很熟悉南音,也經常睇演出。

  演出結束後,大劇院出口的唱片攤位瞬間排起長龍。退休教師Kitty告訴記者:「輝哥(阮兆輝)唱戲簡直『聽出耳油』,《男燒衣》一絕,過足癮。」她表示曾聽余少華教授介紹過梅姨(吳詠梅),所以對南音一直都有關注和興趣。『一才鑼鼓』質素很高,唱腔正,表現認真努力,很高興傳統藝術薪火相傳。

  演出也吸引了不少後生觀眾,中大文化管理系碩士學生關小姐就是其中一位。熱愛中國樂器的她說,以前有聽過南音,覺得幾新鮮,輝哥壓軸演唱清代南音《男燒衣》節奏輕快,印象最深刻。「輝哥之前在中大音樂系開設『中國戲曲欣賞』課程,我都有去聽,對戲曲傳承很有幫助。今次亦有年輕藝團演出,證明南音不只是『老友記』的藝術,而是在慢慢地傳承下一代。」

  是次活動由歷史學者吳瑞卿、中大音樂系教授劉長江主持,主要嘉賓還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西九表演藝術委員會主席溫文儀,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教授榮鴻曾等。活動收益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捐贈香港盲人輔導會。《大鬧廣昌隆》唱片發售詳情可電三九四三三○○五,或電郵ccms@cuhk.edu.hk聯絡中大中國音樂研究中心查詢。

圖片:主辦方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