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史依弘演四大名旦戲寶

時間:2018-12-27 03:19:04來源:大公報

  圖:《蘇三起解》(梅派)

  【大公報訊】記者張帆上海報道:上海京劇院著名梅派大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是香港觀眾的老朋友。本周末,史依弘將攜她今年的新作——「梅尚程荀史依弘」登陸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在一日之內一人演繹四大名旦的經典代表作《蘇三起解》、《昭君出塞》、《春閨夢》與《金玉奴》四齣傳統京劇。這不僅能讓喜愛傳統京劇的香江票友大飽眼福和耳福,也是史依弘近年來在京劇領域不停探索和挑戰自我的一次「匯報演出」。除了上海京劇院的演出班底協助,她還請到了七十七歲的崑曲藝術家蔡正仁、七十七歲的丑角藝術家金錫華與七十一歲的蕭派丑角藝術家蕭閏年一同赴港加盟助陣。

  突破「旦」角流派局限

  眾所周知,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一直是中國京劇旦角最高水準的代表。二十世紀初開始,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四位大師挑梁京劇各成一派,開創的藝術江山澤及後人源遠流長,代有俊傑。要把一派唱好已屬不易,更何況是一人唱遍四派。但史依弘告訴記者,傳統的「旦」可以分為花旦、青衣、刀馬旦、武旦等等,在最初學戲的時候並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個領域,各「旦」都應該涉獵。被外界認為主攻「青衣」的她,在學校時曾是刀馬旦和武旦優秀學生,成名之後也從未停止過對其他流派的探索和實踐。此前,她也曾演出過尚派代表作《昭君出塞》。她演出的程派代表作《鎖麟囊》,更以「梅韻程腔」的獨特演繹方式引發不少熱議。

  五年前,史依弘推出了一檔名為「文武崑亂史依弘」的演出,觀眾反響強烈,更有好多人不約而同寫信給她,提出希望她能夠更好發揮綜合展示能力強的優勢,「把旦角的四大流派都演了」。

  史依弘的想法也得到了上海京劇院的支持。院長單躍進還曾表示:「京劇流派不可逾越是誤區,老一輩偉大的藝術家們也正是在廣泛學習後,融入自己的藝術創造,才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難忘香港第一次演出

  「梅尚程荀史依弘」今年五月開始先後在北京和上海演出,獲得了各界好評,為了準備香港演出,史依弘仍在進行反覆排練。記者在上海京劇院排練大廳門外的日程表上看到,直到赴港前一天,他們都是全天排練狀態。

  史依弘特別告訴記者,香港對於她的藝術人生有特殊意義。一九八九年,即將從學校畢業的她首次隨團去香港演出。當時一直被視為武旦、刀馬旦尖子生的她帶去了六齣戲,只有一齣文戲。孰料,就是這齣不到二十分鐘的折子戲《西施》反響異常火爆。當天演出後,還有不少資深票友去找到她的老師和校長,提議讓她「棄武從文」。「她的梅派很好,特別規矩,應該好好培養她走文戲這條路!」

  「後來了解,當時香港有一大批研究梅派的前輩和資深票友,包括包幼蝶先生,不僅傳授,也經常虔誠地探討研究梅派藝術,很多人受這些前輩們的影響,有着極其專業的梅派審美,非常愛戲懂戲。」史依弘說,那場演出極大提振了她演好文戲的信心,由此她也認識到這是一個非常懂戲的城市。

  此後,史依弘到港演出的機會逐漸增多,《楊門女將》、《貍貓換太子》、《霸王別姬》、《昭君出塞》等都在香港演出過。她還曾與羅家英同台京粵兩下鍋《霸王別姬》。她告訴記者,與說粵語的霸王同台,讓她見識到粵劇對於人物情感的塑造和把握更加人性化,值得京劇學習。

  史依弘還說,和內地一樣,觀眾群體正在朝更加年輕化、多元化發展,這對於戲曲演員來說也是更大挑戰。儘管京劇是特別依靠「角」的,但「角」的成長離不開舞台和觀眾的檢驗。唯有永不滿足,推出更多優秀作品,才能跟得上時代。

  圖片:史依弘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