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江口沉銀── 一首歌謠引出一段歷史

時間:2018-12-19 03:17:13來源:大公報

  圖:通過稅銀上所刻地名等資訊,可以大概勾勒出張獻忠的行軍路線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在四川,這首關於張獻忠沉銀的童謠曾廣為流傳,三百多年未被淡忘。目前正在四川博物院展出的「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上,五百二十一件文物以金銀器為主,兼有少許銅、鐵、木等質地的展品,向人們講述了那段被塵封的歷史。這次展覽是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出土文物首次在發掘地四川展出,也是首次四川省在考古發掘文物出土後未完成整理前對公眾展出。\大公報記者 向 芸 文、圖

  張獻忠(一六○六至一六四七年)是陝西定邊縣人,與李自成同鄉且同年生人,同為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和老闖王高迎祥的左膀右臂。明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年)老闖王戰死,他與李自成各自「單飛」。一六四四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國,年號永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年號大順。

  三百年沉銀重見天日

  史料記載,張獻忠起義之後,曾一路燒殺搶掠,搜刮了不少財寶。《明史.張獻忠傳》中記載,張獻忠的大西軍一六三六年攻破河南許州時,「獲物資巨萬」;一六四一年攻破湖北襄陽,搶得巨額軍需餉銀;一六四三年,攻破武昌楚王府,「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

  從起義到一六四四年建立大西國再到一六四六年亡國,張獻忠的財富到底有多少,又將其沉在何處,都成了一個謎。由於並無正史記錄,對於江口沉銀是否存在、沉銀地點在何處等問題歷來眾說紛紜,史學界也對此長期存在爭議。

  至少從康熙年間開始,就有人到彭山江口打撈深水的金銀財物。根據《清高宗純皇帝實錄》,乾隆末年,四川總督派員赴江口打撈,獲銀萬兩及珠寶玉器等物,收穫頗豐。而據《清文宗實錄》和《大清歷朝實錄》,道光和咸豐年間清廷均有派人到四川實地勘察、設法撈掘,卻無獲。

  直到二○一五年十二月底,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四川大學等機構的專家經過實地勘察和分析討論,認為二○○五和二○一一年彭山在工程建設中發現大量文物的出水地點與文獻記載張獻忠「江口沉銀」地點一致。

  通過與歷史文獻相比較,專家們基本可以確定「江口沉銀」的記載可信,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同時,由於「江口沉銀遺址」已發生多次盜掘,專家們呼籲各級文物部門高度重視,盡快立項,組織人力、籌集經費進行水下考古發掘。

  隨後,四川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請示,請求二○一六年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水下考古發掘工作,並於二○一六年六月獲批。二○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江口沉銀遺址」處開始修建圍堰,並於次年一月五日正式啟動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

  水下考古印證張獻忠傳說

  作為二○一七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經過兩次水下考古發掘,已出水文物超過四萬件,大量金銀文物陸續重現於世,「西王賞功幣」、「大順通寶錢」等文物的出土,直接證明了發掘地就是江口沉銀的中心區域。

  記者了解到,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在第一階段的水下考古發掘中就取得了「三項第一」,即內地第一次在內水區域採用圍堰技術發掘,內地第一次直接與民間傳說相印證的最高級別沉寶遺址考古發掘,內地第一次發現張獻忠冊封妃嬪金冊。

  「經過兩個年度的考古發掘,我們對江口遺址已經有了初步了解,但這種了解還遠遠談不上深入和全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專案負責人劉志岩表示,江口沉銀遺址目前探明的範圍廣達逾一百萬平方米,已發掘的兩萬餘平方米僅是整個遺址面積的約五十分之一,已出水的四萬二千件文物相對於江底的埋藏,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看起來傳說和歷史之間似乎只隔了一次考古發掘,但這背後其實面臨很多困難。」劉志岩笑言,接到任務來到彭山時,他第一反應是懵了。「五百米寬、兩公里長的江面,怎麼挖、到底挖哪裏,都是當時面臨的選擇題。」

  「最理想的是可以將整個遺址全部進行發掘,這樣就不會有遺漏,但從安全和成本的角度考慮,只能發掘部分河段。」劉志岩說,發掘位置的確定讓他好幾天都睡不着覺。「那首童謠是我當時最主要的一個線索,但沒什麼作用。只有通過對遺址周邊居民及河道施工人員的走訪調查,先圈定了四個我們認為可能有文物分布的區域。」

  除陸地調查外,劉志岩還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利用科技手段進行定位。電子科技大學團隊採用水上電阻率成像法、「水陸兩棲雷達」、高精度磁法等綜合探測技術,對超過十萬平方米的探測區域製作了「3D藏寶圖」。經過對陸地調查和水面探測數據的綜合考量,劉志岩最後將發掘區域選擇在其中的「望江台」地點。

  「水下考古的傳統辦法是潛水,但岷江水流湍急且可見度差,不適合潛水探摸。」劉志岩告訴記者,圍堰考古也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用什麼材料圍、圍多高,選擇在什麼時間圍等問題全靠摸着石頭過河。

  經過仔細論證,考古隊選擇了行灘塗圍堰、在水被抽掉的河床上進行發掘工作。由於江水的流量具有季節性特點,發掘只能選擇在岷江的枯水期進行。「圍堰施工一個多月,剩下四個月左右進行考古,一旦圍堰地點選錯,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當時做這個決定挺難的,擔了很大的風險。領導也給我們解壓,說只要挖出來一個銅錢、一個髮簪就算勝利。」劉志岩說,眼看一天天挖出來的都是砂石而不見文物,內心的焦慮是無法形容的。直到一個月後,現場經科學發掘出水了第一枚五十兩銀錠,錠面上鐫刻着「銀五十兩,匠張道」七個字,劉志岩懸着的心才算落了地。「二○一七年三月四日,第一枚刻有大西政權年號的銀錠出水,流傳了數百年的張獻忠沉銀傳說終於得到證實。此後陸續有西王賞功錢幣、大順通寶等文物出水,就和張獻忠直接聯繫起來了。」

  揭開大順政權神秘面紗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還創造了「五項之最」—數量最多的「西王賞功」金銀幣,已出水二百餘枚;數量最多的明代冊封藩王金銀冊,已出水明代冊封藩王、郡王和妃子的金冊、銀冊二十餘頁;數量最多的內地明代官銀,已出水明代官府刻有銘文的五十兩銀錠二百餘枚;數量最多的大西政權高等級文物,已出水文物一千餘件;數量最多的金銀首飾,已出水金銀戒指、耳環、手鐲等共計四千五百餘件。

  此次展覽的五百餘件展品中,銀錠、金錠數量最多,其中銀錠上鏨刻的銘文和形制都表明這些銀錠大多是明代中後期所徵解的稅銀。「銀錠上有鑄造年號、官銀屬性、價值、銀匠姓名等資訊,都是張獻忠轉戰各地時,從各地府庫中搶來的。」四川博物院特邀講解人趙弘文說,銀錠來自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西等多個地方,通過稅銀上所刻地名,可以大概勾勒出張獻忠的行軍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展出了迄今為止首次考古發現的木鞘,證實了張獻忠「木鞘藏銀」的傳說。劉志岩說,木鞘原本是一塊圓木,被剖成兩半並掏空,把銀錠放在中間,再用鐵或者銅片箍起來。

  展廳中央的金印、大順二年銅「離八寺長官司印」和張獻忠大西政權潼川府經歷司印很是醒目。其中金印僅殘存四分之一,上面僅有一個「蜀」字可見,專家推測這可能是明代蜀王世代傳襲的蜀王金寶,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明代親王金寶。

  而「離八寺長官司印」和大西政權潼川府經歷司印則是張獻忠建立政權後其官府機構所使用的印章,可以看出大西政權的基本行政設置。「離八寺是四川甘孜道孚縣的一個地名,這個地方主要生活的是川西的少數民族,銅印上的『大順』年號說明這個地方的少數民族承認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並且與其建立了密切關係。」趙弘文說:「離八寺長官司印」是當時少數民族與大西政權關係的珍貴見證,非常罕見,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江口沉銀遺址目前發現的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銀冊也在展覽中亮相。其中一片正面刻有「維大西大順二年歲在乙酉五月朔日壬午皇帝制曰朕監於成典中官九御」的金冊從內容上看,應是當時張獻忠冊封皇后或者九嬪的金冊且是一套金冊中的第一頁。

  由金、銀等材質製成的「西王賞功」錢幣,直徑超過五厘米,也是展覽中跟張獻忠有直接關係的文物。「『西王賞功』金銀幣此前在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有館藏,但都是傳世的。此次是在考古發掘過程中首次發現,且數量巨大。」劉志岩說。

  同時,由於經歷過明末的戰爭,江口沉銀遺址還出土了很多兵器,包括六角形的鐵蒺藜、長管形的三眼鐵火銃以及鐵刀、鐵槍等。其中三眼鐵火銃的出水,為佐證江口遺址為戰場遺址性質提供了更充分的證據,並且印證了文獻中戰爭曾採用火器進攻的記載。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大量明代金銀飾品,簪、釵、鐲、帽頂、金鎖、耳飾、金鈕扣等飾品,讓觀眾得以一窺古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的審美情趣和精湛的製作工藝。

  張獻忠歷史研究有望突破

  在考古界和文化界人士看來,江口古戰場遺址的考古發掘,其學術意義遠遠高於出水文物的經濟價值,出水文物數量大、等級高、時代久、地域廣等特點,不但有助於弄清張獻忠藏寶的真相,更有助於促進「張獻忠與四川」的歷史研究,能促進不同學者從水下考古、白銀貨幣化、明清易代歷史、明代藩王制度等專業領域展開各種討論,激發中國明清歷史研究中新的學術生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眾考古中心副主任、西部考古探險中心副主任、二○一八年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金爵獎獲得者李飛亦認為,此次考古發掘了從皇帝、親王到平民的各階層的文物,對於反映當時社會的階層情況將更加全面、更加系統。

  同時,此次考古發掘運用了許多現代化新技術,也是中國考古界第一次在內水區域開展圍堰考古,為今後的同類型考古提供了參考。而且,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還邀請了廣大志願者參與,讓江口古戰場遺址的發掘成為全國首次志願者全程參與的考古發掘專案。

  「不僅需要認識前朝,更需要普及公眾認識古代社會。我們希望讓大家看到文物的價值,更意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李飛說,江口古戰場遺址的考古發掘招募了很多志願者,通過田野考古規程、江口沉銀歷史背景和文物繪圖、攝影、裝袋、記錄、貼標籤、保護處理等方面的培訓,讓志願者很好地參與到考古發掘過程中。

  此次展覽將至明年一月十八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