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美音再現/「箜篌匠」黃禕琦 喚醒千年空靈之聲

時間:2021-09-09 04:26:18來源:大公报

  圖:許碧蘭(左)演奏箜篌,黃禕琦在旁認真聆聽。

  「你聽過二千八百年前的樂器聲音嗎?」「聽到『箜篌』二字,你會聯想到什麼?」見到黃禕琦時,他向記者拋出了幾個問題。隨後這位自稱「箜篌匠」的老人,朗誦了《孔雀東南飛》的名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詩裏提及的箜篌,是失傳了近七個世紀的中國古代樂器。二○一一年,黃褘琦復現了兩台古豎箜篌。如今黃禕琦仍在工作室裏廢寢忘食做木工,妻子不忍心看他如此辛苦,但黃禕琦的答案一直是:「如果我不做或許就沒有人做了。」\大公報記者李薇、胡若璋

  二○一一年,黃褘琦以實物還原的方式再現了幾千年前的漢唐盛世、禮樂繁華,並將他復現的古豎箜篌命名為「盛世箜篌」,成為重塑可演奏用唐箜篌的中國第一人。隨後,受新疆庫爾勒博物館和鄭州大學音樂考古學院的委託,黃褘琦又先後復原了十一台新疆出土箜篌,為中國樂史帶出了實物證據。(編者註:復原是對出土的文物進行出土還原,「出土箜篌」屬復原作品;復現是還原文物沒有進入泥土之前的樣子,「盛世箜篌」是復現作品。)

  「箜篌夫妻」相識一甲子

  黃禕琦一九三九年出生於香港,二十一歲那年在母校香島中學教琴,對只有十三歲、喜歡彈奏琵琶的師妹許碧蘭一見鍾情。一九六五年,兩人確定戀愛關係,並在三年後宣布結婚。至今,黃禕琦和許碧蘭相識已六十年,成為夫妻已有五十二個春秋。

  許碧蘭經常笑稱,自己是「嫁雞隨雞」。一九八四年在香港,黃禕琦想要開琴行,許碧蘭就辭去工作和他一起做音樂教學;黃禕琦想做古樂器研究製作,許碧蘭就想辦法在琴行裏騰位置,甚至一起到屋後的巷裏「開疆闢土」;二○○七年,黃禕琦想賣掉香港物業移居廣州南沙,正式開始古代箜篌復原工作,許碧蘭又義無反顧地支持丈夫的決定;二○二○年,由於製作箜篌原材料在中山拿貨更方便,加上黃禕琦的祖籍是中山,夫妻倆又決定移居中山三鄉,落葉歸根。

  但這次,兩人是帶着六十一件樂器來到中山,並開設了一間名為「箜篌匠」的資料館。在資料館不遠處還有一個工作室,黃褘琦就是在這裏手工製作古代箜篌。「既然黃老師做了這樣的選擇,我只能跟着他去做。」提及丈夫,許碧蘭帶着笑意和崇敬。

  製作一台耗時10個月

  從事箜篌研究二十餘年,這份工作對黃禕琦夫妻而言一直是困難的。首先是資料稀缺,為了解箜篌,黃禕琦不得不「曲線救國」,從研究豎琴開始。最終靠着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箜篌殘件數據,結合高昌古都壁畫伎樂五人圖裏的箜篌圖像,分析和推算出了箜篌的大小,並復現出兩台古豎箜篌,完工之時,黃禕琦已年過七旬。

  其次,製作工藝繁瑣。從設計繪圖、做木工,到組裝、修飾、上漆、描花、上弦、調音,箜篌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按部就班」。製作過程中常有「意外」發生,比如木料做到一半斷裂,弦繃到中途斷開,甚至是全做好了,發現材料用錯音色不對……儘管已有「盛世箜篌」的成功先例,製作一台箜篌從拿到資料到完工,還是花了近十個月,看着在工作室裏大汗淋漓的黃禕琦,許碧蘭也很心痛,「但是,他就鍾意做這個,無怨無悔。」

  材料稀缺也是問題。古木箜篌的製作需要三種木材,音箱有胡楊木和梧桐,弦臂有檉柳枝。胡楊木在新疆都是少之又少;梧桐木得是十幾年的老木頭;檉柳枝則需和壁畫上的形狀相似,否則就稱不上是復原。「一根相似的弦臂,我們都要找上幾個月。」許碧蘭說,以前南沙還沒開發,尚能在田野裏找到一些合適的檉柳枝,如今四處都是高樓,材料的尋覓更是難上加難。

  對黃禕琦而言,箜篌之路再難走,只要能夠傳承中國文化,一切就是值得的。二○一五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局委託黃褘琦復原新疆出土的箜篌,期盼讓兩千多年前的木箜篌完整地重現人世。委託書上寫着:「黃禕琦是目前中國唯一古木箜篌研製者。」這句話讓黃禕琦激動不已,「這是對我最大的認可。」回函上,黃褘琦鄭重寫下:尊重國家文物,保護文化遺產,此項目不收取研製費用。

  復原文物「物歸原主」

  此前他製作的「盛世箜篌」早已走進央視的《國家寶藏》等重要節目。二○一四年APEC會議期間曾舉辦一場名為「盛世頤和」的演出,節目包括根據名畫《簪花仕女圖》設計改編的宮廷樂舞《炫舞羽音》。演出中,青年箜篌演奏家魯璐使用的箜篌,也是黃禕琦根據敦煌莫高窟中的箜篌壁畫製作的,這台箜篌被命名為「律羽騰」。

  經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審定,黃禕琦榮獲二○二○年度中國民族樂器「十大製作師」稱號。接下來,黃褘琦計劃帶着八台剛做好的箜篌,到新疆交接給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城市的博物館,讓這些復原文物「物歸原主」。

  至於未來,這對箜篌夫妻認為自己只是「小學畢業了」,後面還有中學、大學……他們還會繼續做箜篌的學術研究,因為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部分圖片:大公報記者胡若璋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