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位於廣東省韶關市的大峽谷。\中新社
港澳文壇耆宿李烈聲感慨,自海明威死後,美國再也沒有如此水準的小說。他最讚賞張愛玲翻譯的《老人與海》,更說奉原版小說為修正自己英文水平的教科書。
烈老是見過海明威的,在抗戰時期的粵北。海明威的妻子瑪莎受僱於《柯里爾》雜誌,被分派到中國採訪的任務。彼時新婚不久的海明威不願和妻子分離,於是向《午報》申請中國戰地特派員職位,和妻子一起來中國。
海明威對中國的嚮往,其來有自。他的叔叔是一名傳教士,一九○三年就到過中國,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韓明衛,曾在山西太谷公理會醫院當醫生。海明威小時候聽叔叔講過不少關於中國的故事,對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很是嚮往。
此次中國行,《午報》主編英格蘇爾要求海明威親身看看美國與日本的戰爭是否可以避免,並具體說明了要海明威了解的幾個問題:蔣介石與日本的戰爭戰況、中國發生內戰的可能、日蘇條約簽訂的影響、美國在遠東的地位、造成美日開戰的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兩國開戰,令日本被拖在遠東……
一九四一年二月海明威夫婦抵達香港,結識了英國人莫里斯.科恩。這位學識淵博的英國人曾做過孫中山的貼身警衛,又擔任過廣東省警察廳廳長職位,於是他成為了海明威進入中國內地前的嚮導,從講解中國國情到分析戰局,使海明威快速了解情況。
海明威對香港印象很好,但也敏銳地看到了戰爭的危機。
一個月後,在莫里斯的建議下,海明威繞道廣東南陽,前往第一個目的地韶關。韶關是國民軍第七戰區的司令部所在地。這一路道阻且長、山巒重重。海明威夫婦乘坐汽車在路上走了七天,親眼得見中國百姓受盡戰爭之苦。
李烈聲老見到海明威,就是這一時期。
烈老說,他那時是傳令兵,受游擊隊派遣去送公文;海明威是大作家,他們並無交往。而戰士們更不識眼前作家,都以「肥佬」呼之。海明威睡竹床,徹夜作響。部隊吃蛇羹,他也分一杯羹。海明威聰明,看破也要求士兵們不說破,免得太太知道了真相會嘔吐,惹得士兵們哄堂大笑。
同年四月,海明威夫婦離開韶關輾轉經桂林到重慶,和蔣介石、宋美齡夫婦長談,宋美齡擔任了雙方的翻譯。既是記者又是作家的海明威,對人有天生的敏感。他對蔣介石印象並不好,評價蔣介石充其量是一個軍事領導人,稱不上是政治家。他看到蔣介石所考慮的問題落腳點都在軍事上,欠缺長遠的考慮。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在設法爭取海明威夫婦。經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幹部王炳南的德國籍夫人王安娜接洽,海明威夫婦在重慶和周恩來秘密見面。周恩來用優雅的法語和他們相談甚歡。瑪莎後來回憶說:「那是我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一個中國人相處得像家人一樣。」
海明威眼中的周恩來是風度翩翩的外交家,睿智而不咄咄逼人:「他坐在那間簡陋的小屋裏,穿着簡單樸素的衣服,但他確實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如果他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話,那中國的未來一定是屬於他們的。」
周恩來在聽了海明威講述廣東前線的情況後,很鄭重地表明自己堅決抗日和堅決反對內戰的立場,並向海明威說明「皖南事變」的真相。周還專門針對何應欽等人歪曲真相的聲明寫了兩份紀要,希望海明威代為交給美國政府,用以作為美國政府分析判斷中國局勢的參考。
海明威在中國期間,寫了《美國對中國的援助》《中國需要改善空軍》《中國加緊建設機場》等六篇報道,分別在六月十日至十八日的《午報》上發表。《午報》同時也刊載了海明威與主編的談話概要,扼要介紹海明威訪華的經過和感想,經海明威親自修訂,成為這組報道的前言。
海明威的報道讓美國了解到戰時中國的真實情況,大洋彼岸的人民把關注的目光投給了遙遠的中國。海明威還預言中國在這場戰爭中一定能取得勝利。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海軍突襲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西方同盟國家全體對日宣戰,獨立抗戰多年的中國不再勢單力薄。
親歷過重慶轟炸的齊邦媛在她的《巨流河》中這樣寫: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日機開始對重慶進行日夜不停地「疲勞轟炸」,幾乎每日一百多架分炸四川各地……其目的在摧毀中國人的抗戰心防。
歷史學家許倬雲九十四歲時完成的著作《美國小史》中寫:「抗戰開始,中國在一個月內損失了八百架飛機,整個抗戰期間損失了近三千架飛機。日本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飛機,但中國沒有能力製造,只能從外國買來各種型號的飛機……所以中國的領空被日本人隨意糟蹋。」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將原來陳納德以私人名義成立的「援華志願航空隊」(號稱「飛虎隊」)的民間部隊整編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由陳納德任少將司令。許倬雲回憶說:「自從有了陳納德這支航空部隊以後,我記得從一九四二年開始,我們在重慶終於可以安然睡覺。我們的部隊與日本作戰,在天上也有了飛機掩護。」「慢慢地,我們的飛行員也可以開與美國一樣的飛機,與飛虎隊並肩戰鬥。他們的恩德,我們永遠不忘。」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九三閱兵講話中感謝支援和幫助過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我認為以上及海明威的中國行,都是中國抗戰史、中美交流史上值得銘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