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走,演短劇玩!\胡一峰

時間:2025-09-10 05:02:20來源:大公报

  有位清華女博士暑假闖進短劇圈,一天拍二十個小時,一聽到「開機」,馬上打滿雞血,繼續奮戰。女博士參演的這部短劇以圍棋文化為題材,她在其中飾演博物館的古文物修復師。博士拍短劇,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有人說浪費學歷,有人說混錯了圈子,女博士本人卻說學到了知識,緩解了焦慮,樂在其中。

  在我看來,此事或許告訴我們,微短劇正在給芸芸眾生打開一扇新的人生之窗。《毛詩序》云:「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段話一直被認為說出了詩歌乃至一切文藝表達邏輯和方式。文藝來自於情感。情感愈是濃烈真摯,技術愈是熟練精湛,文藝便愈是精彩動人。在《毛詩序》那個年代,言語、歌詠、舞蹈,大體就是情感抒發的主要方式。後來,藝術的技術手段不斷發展,形式體裁更加豐富,詩文、音樂、舞蹈及其綜合而成的戲劇之外,又有了電影、電視。

  隨着情感表達的方式變多,表達情感的技術含量也增加了。寫首詩,作篇文,唱首歌,跳支舞,尚屬個體即可完成的藝術,電影電視可就有賴於工業化流水線,需要集體合作。而微短劇的興起,正在打破這一限制。前段時間,手機拍攝的大片已經問世。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拍攝設備的平民化進程,修圖工具特別是文生視頻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都使影視拍攝製作變得更加方便。

  而文藝史的進展早就表明,在創作的意義上,題材內容和形式手段存在着互相籲求的關係,社會生活新題材的湧現,必然要求新的技術加以表達;同理,新的藝術形式的興起,會把更廣泛的題材吸入藝術創作範疇,把各行各業的人拉入文化內容供給的隊伍。這些年微短劇涵括千行百業,便是例證,在短劇圈「玩」得不亦樂乎的清華女博士,也是如此。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