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碟中畫」舒伯特九首聲樂四重奏/《橡樹林中的修道院》
本月七號是十九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巨匠卡斯帕.大衛.弗雷德里希逝世一百八十五周年。今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了慶祝去年其二百五十周年誕辰,集結德國多家藝術機構舉辦了《弗雷德里希:自然之魂》大展。正因如此,在我剛剛結束的德國深度藝術行中,不少弗雷德里希的名作也因此失之交臂。幸運的是,代表作《橡樹林中的修道院》仍懸掛在柏林博物館島上的舊國家畫廊中。本周應景地推薦一張以此名作局部為封套的專輯。這張由德意志留聲機唱片公司於一九七四年灌錄並發行的黑膠,收錄了與弗雷德里希活躍於同時代的舒伯特九首聲樂四重奏。獻聲的四位都是大咖:荷蘭女高音阿美玲、英國女中音珍妮特.貝克、德國男高音彼得.舍爾和男低音費舍爾.迪斯考,並由傑拉德.摩爾鋼琴伴奏。
在德國大文豪歌德的日記中,曾簡短記載了一八一○年的一個清晨在德累斯頓公寓中與畫家會面的一幕:「拜訪了弗雷德里希。他的奇妙風景畫,一片霧氣籠罩的墓園;一片開闊的海域。」文中所提到的墓園作品便是《橡樹林中的修道院》。此作堪稱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的完美範例,自一八一○年一經完成便收穫了極高讚譽。光禿禿的橡樹林、殘垣斷壁的修道院、傾斜的墓碑和身穿深色長袍的僧侶、加上背景冬日殘陽即將落下的天空……整幅畫面所傳遞出的是荒涼和死寂的情緒,毫無生機可言。僅存的修道院立面被枯枝敗葉的橡樹林所包裹,僧侶們似乎在舉行一場葬禮,破敗的場景試圖映射人類的時間尺度;而在橡樹頂端的天空中則有一輪明月隱約可見,此景又預示着季節與生命的輪迴。這幅充滿哲學思考的風景畫,蘊含着個體定會消亡,但自然更替與重生卻是永恆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