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不知是誰的手機鈴聲響起,熟悉的旋律瞬間填滿了車廂。手機鈴聲持續了不到三秒鐘,就立刻被不知道站在哪裏的主人掐掉了。
兩個站在我身邊的小學生,顯然也聽到了。
甲:「你聽到了嗎?是《魷魚遊戲》裏面的音樂!」
乙:「什麼《魷魚遊戲》,明明是富豪雪糕車的音樂!」
說實話,我第一反應也是富豪雪糕車,但聽甲一說,眼前也就立刻浮現出粉紅色的樓梯綠色的牆——劇集中每個「遊戲」結束後,穿着綠色運動服的參賽者在回到「宿舍」時,都會響起這熟悉的旋律。旋律的紓緩與優美,和遊戲的血腥與死亡構成了強烈的對比。
甲:「那是富豪雪糕車抄了《魷魚遊戲》!」
乙:「亂說!《魷魚遊戲》剛出的,富豪雪糕車很多年了啊!」
只能說,乙是有點邏輯和常識的,但不多──知道富豪雪糕車的歷史比《魷魚遊戲》更為久遠,先行者自然無法「抄襲」後來者。
我聽着他們的對話,很想走上前,告訴他們這段旋律既不屬於富豪雪糕車,也不屬於《魷魚遊戲》,而是出自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寫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又擔心貿貿然前去會嚇壞這兩個小朋友。在糾結之中,兩位小學生先行下車了。
沒想到,一八六六年的作品,如今卻被一九七○年的富豪雪糕車和二○二一年的《魷魚遊戲》搶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