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羅斯福因小兒麻痹症不良於行。為了給國民提供一個權威形象,攝影時他只允許人拍上半身,內閣開會總是在別人到場前先一步坐好,避免暴露行動不便的掙扎。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出身藍領家庭,起初演講嗓音尖細。她接受嗓音教練的專門培訓後不但學會了「貴族」腔調,而且嗓音變得低沉、有力,更符合大眾心目中的「領袖」形象。美國紐約大學法學教授Kenji Yoshino指出,這些都是「掩飾」(covering)身份的行為。
在他看來,掩飾是修正外在行為,進行「形象管理」的手段,和徹底改變身份的皈依(converting)或死守嚴防的保密(passing)不同,但都是因為原有身份被「污名」所致。掩飾者並不否認自己較為邊緣化的身份,但通過各種辦法將其柔化、弱化,以免引起主流人群的不適。羅斯福的殘疾、戴卓爾的出身都不是秘密,但即使位高權重,他們也都需要設法緩解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普通人掩飾身份的行為更是司空見慣。
且不說因種族、性別、性取向等被污名的群體,我們都會有意無意矯飾自我,不願將自認不光彩的一面暴露出來。平時說些不盡不實的漂亮話,比如「你氣色真好」,「幹得棒極了」等英文所謂的「白色謊言」,歸根結底也是希望被接納,被認可,獲得「歸屬感」。這類客氣話對患有自閉症人群來說不可思議,因為他們的世界黑白分明,誠實和謊言之間沒有灰色地帶。但為了能被社會接受,我們幾乎每天都如此行事。Yoshino認為掩飾行為掩蓋了真實的自我,不利於培養人際信任關係。但世情如此,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