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漂遊記/為食廣東\杜 若

時間:2025-03-18 05:02:29來源:大公报

  這周末又一次回到故鄉,參加老家村落祠堂的落成儀式,不僅體驗了一回「太公分豬肉」,也深刻感受到了廣東人的好吃、會吃。

  由香港去我老家台山鄉下並不難行,由港珠澳大橋跨海抵達珠海,再跨過黃茅海跨海大橋,一下大橋就是台山,可以看到淺灘中如同農田般阡陌縱橫的生蠔養殖「田」,似乎在訴說着故鄉作為珠三角「魚米之鄉」的地位。

  除了生蠔,故鄉的黃鱔飯也是招牌,回到故鄉,自然找了一家黃鱔飯館子大快朵頤。作為大灣區的「糧倉」,台山歷來盛產香米,在精耕細作水田的同時,精明的台山人也在農田中養殖起了喜愛稻田營養的黃鱔,並匠心獨具地將黃鱔與稻米「共處一煲」,用沙鍋將米飯與脫骨處理後的黃鱔一齊蒸熟。簡單的做法,卻因為食材的新鮮,呈現出了獨到的口感。黃鱔介乎於魚肉與禽肉之間的獨特口感,新鮮稻米飯噴湧而出的香氣,飯焦緊貼鍋邊的熱氣與香脆口感,再加上出鍋前香菜與葱花的點綴,共同組成了這一鍋精彩的黃鱔飯。

  十一點不到,肚子早已咕咕作響,黃鱔飯館子門口人滿為患。狹小的餐館裏充斥着各式各樣的口音,有的操着台山鄉音,與七八好友一同喝酒劃拳,小酌兩杯;有兩對港人夫婦圍坐一桌,聊着美食;也有操着北方口音的中年人,拿出小型相機,似乎正做着自媒體。只不過每一桌都不約而同地點上一鍋黃鱔飯,這碗黃鱔飯,似乎訴說着鄉愁,也訴說着大灣區的融合與交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