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伏牛山/重視教育\喬 苓

時間:2024-12-09 05:02:10來源:大公报

  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學校,父母不惜賣掉原來舒適的房子,搬到又窄又小的學區房,通過「拼房」來爭奪名校入學資格。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會想起周星馳執導的《長江7號》,電影裏小狄的父親是一名勤勞的建築工人,他省吃儉用,起早貪黑地拚命工作也要供小狄讀最好的學校。

  華人重視教育的傳統刻在了骨子裏。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留意到,早期移民美國的華人即便非常窮,四個人住一間屋子,一日三餐都是米飯,每天瘋狂地長時間工作,也要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公立名校讀書。

  有人開玩笑地說,不少早期來到紐約的華人,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單詞是「Harvard」(哈佛),第二個是「Stuyvesant」(史岱文森)。前者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大學,後者是紐約的一所老牌公立高中,申請者眾多而通過者甚少。

  托馬斯.索維爾將他的觀察寫在了新著《財富、貧窮與政治》裏,其中還對上面的玩笑話特別提及。在紐約,被老牌公立高中錄取的學生大多來自中產階級或更高收入的社區,卻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早期華人移民居住的低收入社區,他們會為自己的孩子請家教,幫助孩子們在老牌公立高中的入學測驗中取得好分數,以便以後進入好大學,並在畢業後有個好生活。

  現在臨到寒假,內地不少家長又開始給孩子制定假期海外遊學的計劃,來拓寬孩子的國際視野。十幾天的出國研學價格不菲,有的抵得上父母兩人加起來兩個月的收入,一些家長平日省吃儉用,卻對孩子的教育開支絲毫不猶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