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樂問集/不一般的音樂對話\周光蓁

時間:2024-04-15 04:03:24來源:大公报

  圖:不一般的音樂對話

  可以想像八千支音管的管風琴與八十支笙,再加上編鐘的對話?如此難得一聽的編制,正是香港中樂團為本年香港藝術節閉幕的亮點(見附圖)。

  這場樂團與藝術節的「樂旅中國」系列,自二○○七年起由總監閻惠昌展現弘揚中華美樂的力作,記憶中這是十八年來構思最大膽的一次,所動用的資源和請來的客席音樂家以至與會嘉賓都讓人眼前一亮。坐在筆者前面是曾經以編鐘為香港回歸創作《天地人交響曲》的譚盾,趣味盎然觀賞。

  音樂會三首作品均有管風琴的參與。擔任獨奏的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沈媛,全程駕馭,既與獨奏樂器對話,也跟樂隊互動,功架盡顯。

  開場由台北作曲家王乙聿為笙、管風琴和樂團創作的《簧》,通過樂團笙首席陳奕濰吹奏三十七簧笙,悠悠長音帶出遠古氛圍,管風琴徐徐進入,兩者奏出和聲。作品末段出現儼如蹦跳聲效,那是鮮有演出的「口簧琴」在音符間穿梭,效果奇特。

  接着是伍卓賢創作《幻境》的世界首演,也是上文提到的亮點。一開始是編鐘清脆的高音階聲響,蕩漾整個音樂廳,緊接低音弦樂與嗩吶發出不協和音效,為管風琴的長音鋪墊。經過一輪協奏,阮咸和低音革胡等彈撥下,管風琴低音吟唱,編鐘發出細膩的音符,如幻如真。接着管風琴兩側,由香港、深圳八十多位年輕笙演奏員首次站立面向管風琴吹奏,形成東西對話的視、聽覺效果,場面震撼。

  下半場樂團前任總監關廼忠《第二交響樂》,管風琴與中樂團以比較傳統四樂章曲式,重演昔日為文化中心音樂廳開幕的澎湃,不枉作曲家遠道來港的雅興。

  難怪波蘭駐港總領事會後留言:「新老音符編織出亮麗的結合,妙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