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楚國出了一名辭賦作家宋玉。有一天,楚襄王問宋玉:「我聽到許多有關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什麼不端正的地方呢?」
宋玉不敢怠慢,答道:「請大王聽我說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名外地的歌者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着通俗的歌曲,一開始時,跟着他一起唱和的人多達數千人。接着,他改唱不俗不雅的歌曲,跟着唱和的人只剩下數百。後來,他唱起了優雅的歌曲,夾雜高難度的技巧,那剩下跟他唱和的人便寥寥無幾了。」
宋玉續說:「這不是因為歌者的表演有什麼問題,或唱得不好聽,而是曲子愈高雅,能夠跟着唱和的人愈少。同樣,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我呢?」
我想,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而因為這個故事,我們得到了三個成語:「下里巴人」,即故事裏的那些民間通俗歌曲,後指通俗的文藝;「陽春白雪」,即那些深奧難懂的歌,後指精深高雅的作品;還有,「曲高和寡」,這更不用多說了。
但,我想多說的,是宋玉對楚襄王質問的反應。試想一想,當一個人被質疑的時候,他不是以自己的經歷與理由來直接反駁,而是搬出一個虛構的故事來作一個比喻,這是理直氣壯的回應,還是狡辯的伎倆呢?
宋玉曾經寫下一篇《登徒子好色賦》來辯護自己的容貌和品行。在文中,宋玉提到,登徒子向楚王說他的壞話,說宋玉長得俊俏又好色,所以不可以讓他出入後宮。
對於自己的俊俏,宋玉直認不諱(後來更有將他與潘岳、衛玠、高肅合稱「古代四大美男」一說)。宋玉認為,其美貌乃受惠於上蒼,但對於自己的好色,宋玉矢口否認。在此,宋玉又說了一個故事,不過今次是「真人真事」,而這事如何證明宋玉的正直,甚至助他反擊登徒子呢?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