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旅遊鞋,麵包服\蓬 山

時間:2023-12-07 04:03:18來源:大公报

  前幾日收看一個網台節目,主播回憶自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買了第一雙「旅遊鞋」。這個詞,猶如一張時光隧道召喚卡,驀然將記憶拉回從前。不用說現在的青少年不知道,就是在筆者本人腦海中,若非這次不經意的打撈,「旅遊鞋」早已在深處銹蝕多時了。

  八十年代的內地,遠沒有什麼跑步鞋、籃球鞋、登山鞋、網球鞋等等之分。那種外觀洋氣、厚實鬆軟的運動鞋,剛剛開始流行,還屬於高檔消費品,甚至算得上「輕奢」。它們統一的名字,就叫作「旅遊鞋」。當時正是鄉鎮企業勃興,市場上良莠不齊的假冒偽劣產品也不少。筆者讀小學時擁有第一雙「旅遊鞋」,鞋幫就硬硬的有一股塑料感,卻不影響珍而重之的興奮心情。

  與「旅遊鞋」分庭抗禮的,是「麵包服」,形象地形容那些鼓鼓囊囊的冬衣,如同剛出爐的麵包。當時羽絨服也還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於是便有一些衣服,填充仿絲棉甚至聚酯纖維團,外觀看起來像羽絨服一樣蓬鬆,但保暖效果和舒適度要差,當然價格也更親民。不管內在如何,統統是「麵包服」。

  這些遠去的名詞,是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印跡。商品的種類、品牌都沒有那麼多,於是便被冠以籠統的名字。時代變遷,市場越來越豐富,品類、用途都越來越細分。當年一雙「旅遊鞋」,打球、跑步、登山通用,而今隨着場景不同要切換十幾雙鞋。

  吃的也是這樣。淡去的還有「汽水」這個詞。小時候,並沒有什麼品牌意識,只記得小賣部的汽水分為三毛錢或五毛錢一瓶的,買的時候只需報價錢,拿到哪樣喝哪樣,反正味道差不多。現在的消費者,究竟是可樂、雪碧,還是北冰洋、冰峰等國貨,都會具體點名。人們依舊喝汽水,卻很少再說「汽水」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