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大川集/特別企劃\利貞

時間:2023-09-25 04:03:21來源:大公报

  最近在Bilibili上瀏覽視頻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賬號:賬號的主人是兩位來自台灣交通大學的女生,她們在北京大學交換學習過一個學期之後,就開設了自己的頻道,除了記錄她們經歷的一些大大小小事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她們的一些「特別企劃」。

  《北大生寫台灣大學入學考「數學A」分數天花板?》、《台灣人寫高考,我們能上北大嗎?》、《北京大學前40名&香港DSE滿分寫台灣英語指考》,看着這些標題你大概就可以想像到視頻的內容──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生,挑戰其他地區學生「一考定終身」的重要考試。為了公平起見,還會將考試中需要閱卷員主觀評分的部分(比如中文英文考試中的作文部分)拿掉,只拿填空題和選擇題出來供參加者考試。整個視頻既有知識性,又有娛樂性。彈幕網友說得好「果然還是看別人考試比較有意思」,也有網友慨嘆「果然人生知識水準的高峰就是高三高考之前」。

  有考試,自然有評分,最令人激賞的正是在評分出來之後:無論是鏡頭前考試的參與者、鏡頭後視頻的策劃者,還是正在看視頻的網民們,他們都沒有將「考試」當成要分孰高孰低的比賽,而是作為感受和理解其他地區年輕人生活的一種體驗。雖然成長環境與教育體系不同,但中英數理化生都是求學階段的主軸;雖然名字不同,但無論叫高考、叫DSE還是叫大學入學考試,都或許是他們各自人生經歷中第一個最重要的關口。

  看着屏幕上一張張笑臉,我不禁想,求同存異,帶着善意去增進了解,正是避免誤會乃至衝突的第一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