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東西嘴硬?以前的答案是:煮熟的鴨子。現在,多了一種:燒壞了的壺。事情是這樣的。一位陶瓷製作者在燒製一款壺時發生意外,壺體從中部向內完全塌陷,成了圓餅狀扁扁的一坨,壺嘴卻出奇地堅挺,筆直指向天空。製作者覺得好玩,給它拍了照片發在網上,意外再次發生了,這款壺受到網友激賞,因為它「全身都軟了,只有嘴硬」,表明「天塌了有嘴頂着」,大家為它賀號「嘴硬壺」。目前已被山東一位博主買走收藏。
看着網絡圖片上這把奇形怪狀的壺,我想起《莊子》裏那棵大樹,「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小枝 捲曲而不中規矩」。老喜歡和莊子唱反調的惠子說,這棵樹立在大路邊,工匠都不拿正眼瞧它,因為它不堪使用。莊子卻說,這多好哇,保全了它的性命,這正是無用之用啊。
中國是瓷器之鄉,在悠久的陶瓷業史上,類似「嘴硬壺」這樣不堪使用的「廢品」想來不是第一次出現。它們像莊子說的那棵大樹一樣,從沒進入匠人法眼,更不用說被收藏了。「嘴硬壺」卻憑藉新媒介之利,現身說法展示了「全身上下只有嘴是硬的」這句網絡流行梗,活靈活現作出睜眼說瞎話、事實在前卻死不承認的樣子,順理成章成了「網紅」。
同理反推,《莊子》裏那棵渾身瘤疤的大樹,如果被今人找到,哪怕長在窮鄉僻壤,八成也會變成一個網紅打卡點,吸引網民前往凹造型、刷存在,或許還能帶動一方旅遊業。如果這棵樹的種類、形態或生長的地點,恰好和網絡文化中的某個元素勾連起來,熱度肯定更高啦。「嘴硬壺」的燒製者嘗試過複製一批,卻沒有成功。真正的偶然值得期待,卻永遠無法複製。這讓「嘴硬壺」的故事更像一則現代寓言,以網絡文化的獨特腔調續寫了《莊子》,告訴我們:在這個互聯網無所不在的年代,「無用之用」已成絕響。